公司无忧网 > 公司运营 > 税务知识
栏目

华为2023年纳税额(5个范本)

发布时间:2024-11-04 热度:95

【导语】本文根据实用程度整理了5篇优质的华为税务知识相关知识范本,便于您一一对比,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范本。以下是华为2023年纳税额范本,希望您能喜欢。

华为2023年纳税额

【第1篇】华为2023年纳税额

撰文/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麻策 康嘉林

编辑/ 游勇

华为又开始分红了,今年发了500亿元,十几万人有份。

每年的2月和4月都是外界羡慕华为的时间,前者是华为一年一度的分红方案披露的时间,后者是年终奖发放的时间。大笔财富的发放让其他打工人羡慕不已。

但分红的背后能看到华为业务的起伏,光景好的年份,产粮多,大家分到的也多;业务瓶颈期,每股分红的金额也相应在减少。而华为的这种制度安排有其特殊性,因为任正非一直坚持不上市,但华为通过每年的分红计划,也达到了回笼资金和笼络人心的目的。

500亿大礼包

虎年开工第一天,华为员工就收到一个巨大的“红包”。

根据华为披露的分红计划,2023年华为预计每股分红1.58元。根据华为2023年的财报数据,华为总股本近340亿股,这也意味着今年的分红总金额将超过500亿元。而目前华为的持股员工数超过12万人,人均分红超过40万元。

《财经天下》周刊根据网上披露的信息估算,最近10年,华为的分红总额在2400亿元左右。

华为的每一次分钱都让外界羡慕不已,但其实相比于此前两年,每股分红金额有明显下滑。2023年和2023年,华为每股分红分别为2.11元和1.86元。

“想到还要交税,着实有些失望。”在华为心声社区,有员工发帖称。而根据入职年限、职级、业绩表现等因素,每位华为员工能拿到的分红也存在着明显差距。

比如,一位入职6年、职级为16级,绩效中上游的华为员工,在2023年华为每股分红的高点,拿到的分红收入接近15万元。另一位华为研发岗位的员工,2023年分红总额近30万元。大部分人其实无法达到外界流传的人均高度。

有说法称,华为15级以上员工大概能够拿到3-4万虚拟股。若按此说法,这部分员工2023年能够获得的股权分红大约在4.74万元到6.32万元。

“部门整体业绩好、个人绩效好、级别高,授予的tup(虚拟递延分红计划)就会越多。”一位曾是华为18级的员工对《财经天下》周刊透露,现在已经很少人能拿到虚拟股,大部分人只有tup。

两者的区别在于,虚拟股只要在职就可以一直持有并享受分红,而且虚拟股需要员工花钱购买,离职时再由公司回购,中间也有不小的差价。比如2023年,华为每股的定价是5.42元,而2023年的价格是7.85元,四年时间每股涨了2.43元。而tup只享受有每年分红的权利,不用花钱买,而且五年后自动失效。

分红背后,与业绩强相关

华为每年保持着分红的传统,但翻看华为集团最近10年的分红情况,有两次明显的低谷。

第一次出现在2023年。华为每股分红仅为1.46元,这是近十年里分钱最拮据的一次,此前一年为每股分红2.98元。华为在这一年的收入只增长了8%,整个电信设备行业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境中。

彼时,华为最赚钱的业务是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而由于4g红利已释放殆尽,电信设备行业率先进入寡头垄断阶段,2011-2023年行业巨头增长率普遍处于个位数。为了维持销售毛利率,华为在这一年放弃了低价拼抢订单的销售策略,换来6.7%的低增长率。

而于2023年组建的企业业务bg和消费者bg也不给力,尤其是消费者bg的销售收入同比只增长了8.4%。

在智能终端蓝海一片的背景下,这个数字并不能令华为满意。2023年初,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夸下海口,将智能手机销量目标定在6000万部,而最终销售数字仅为3200万台。坊间传言,没有达到年初承诺,余承东、万飚等华为消费者bg高管年终奖均为零,并领取“从零起飞奖”。

第二次低谷则在2023年,每股分配2.83元,分拆成两部分,一部分转为虚拟股,而另一部分现金分红则为1.02元每股,参照往年数据,每股1.02元的现金分红数值已是近年来较低水平。

在运营商市场不景气的年头,彼时华为面临的增长瓶颈是非常明显的。对比2023年32%的营收增长,华为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25.7%,增速放缓。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业务虽然快速崛起,但是消费者业务的利润却没有同步跟上。

按照余承东在202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华为手机盈利能力主要受制于零售、渠道和营销方面的成本过高,“正常大多手机的渠道商拿点是4-6%,最多8%,但华为是20%多”。任正非甚至还为此批评了余承东。

而这一年华为整体分红并未因手机业务“起飞”而有明显提振。

分红数值的高峰出现在最特殊的2023年,达到了2.21元每股。2023年是华为极具挑战的一段至暗周期,5月17日,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开启打压之路,在操作系统、芯片代工、元器件支撑等路径中锁死供应链。

但其实华为这一年的增长惊人,销售总额达到了8588亿元。一方面,华为在5月16日之前依然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善于磨合库存、始终拥有备胎计划的华为也拥有一定的储备以应对客户需求,保住了这一年的营收。

2023年,华为最受人关注的消费者业务保持了稳健增长势头,销售收入达到4673亿元,同比增长34%。全年全球发货智能手机超2.4亿台,位列全球第二,中国区第一,pc发货量则同比增长200%,智能穿戴业务发货量同比增长170%。这一年也被看作5g元年,尽管被多个欧洲国家排除在外,但华为5g方面依然取得了成绩,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

不过,这种增长也暗藏危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当时曾直言,“2023年我们力争活下来,争取明年还能发布年报。”

一位华为人在心声社区发帖预言,这一年的分红会相对保守,公司保留部分现金来应对生产中的不时之需。而让人深感意外的是,华为在重压之下依然将分红落定。一位华为企业bg员工向《财经天下》周刊直言,“关键时候,留住人心比留住钱更重要。”

事实证明,在危难重重的近两年,华为的分红制度依然在继续。但在美国持续打压下,这一数字未来是否会再次刷至新低,将取决于华为的新业务是否能取得突破。

目前,华为消费者业务受到芯片供应的影响,收益大幅度缩减,但华为汽车企业和新成立的数个军团,已经冲在前沿,将给华为源源不断地生产“粮食”。

分红背后,华为的管理逻辑

华为从一个注册资金只有2万元的小微公司成长为员工规模超过19万的跨国企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员工持股制度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贯穿和演化。华为所谓的“狼性文化”或奋斗者文化本质上也源于财富的共享。

1987年,华为作为民营企业成立的时候,相传创始人任正非当时只有3000元,不得不拉拢一些志同道合的人集资维持运转。任正非随后提出华为员工持股制度,宗旨是“与员工分担责任,分享利益”。

华为内部股权计划始于1990年,当时提出了内部融资、员工持股的概念。规定入职满一年的员工可以花钱购买公司的股票,可购数额与职级相关,当时的购买价格设定为1元,甚至连华为与外部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都有资格购买。

这一制度曾在华为内部引发了一波“个人助业贷款”潮。大量员工通过银行借贷,用于支付购买公司股票的费用。直到2023年,华为的这种做法因为金融隐忧被银监会叫停。

对于华为而言,这种做法比较好地解决了不上市的资金问题。员工买股票给华为带来了大量的资金,而公司每年分红又让员工享受到了发展的回报。正是靠着这种内部融资的方式,华为在千禧年之前实现业务的高速成长。

但由于有些地方出现了非法交易,所以这种内部职工股的做法也被有关部门叫停。华为的1元1股制度延续到了2001年,员工持有的内部股票开始逐渐被虚拟股所取代,虚拟股享有分红权,但没有投票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股权。

但随着华为不断发展壮大,虚拟股的弊端也出现了,华为大量股票掌握在了老员工手中,他们即便不努力工作,每年也能享受大笔分红。这种利益分配方式使得既得利益者失去了奋斗动力。

2008年,华为对虚拟股制度进行调整,实行饱和配股制,也就是达到一定配额之后,将不再授予虚拟股票。这也是为了解决新老员工的利益分配问题,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如今,华为开始实行虚拟股和tup(奖励期权计划)并行的激励方案。tup计划始于2023年,目的是让员工不需花钱购买股票,也可获得一定数量期权相应的分红权,依5年为限,分红权逐年解锁,5年后获取全额分红后,期权结算清零,重新根据员工职级、绩效表现分配。

2023年在美国政策打压下,华为员工流失严重,内部再次推行了esop1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和员工持股的股票一样,花相同的钱购入,每年参与分红,不同的是工作满5年后,该股票可以得到保留。这样的设计被外界认为是华为出于留住人才的需求。

华为的股权激励制度在演变过程中不断升级和微调,既帮助企业自身解决融资问题、渡过难关,又起到了员工激励的良性循环作用。

一名管理学分析人士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华为分红是稳定军心的关键。身处困境中的华为,能够坚挺地活下来,完全是基于华为人的不懈奋斗,而这种奋斗的根本也都在来源于这种团队激励的顶层设计。

相比之下,互联网公司也有给员工发股票和期权的传统,但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变现方式主要靠上市退出,而不是分红。所以,每一个互联网独角兽的上市,都带来一场财富盛宴,阿里巴巴和小米集团都是如此。但公司是否上市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反而是华为每年分红,收益更加可观。

华为的这种做法很难被互联网公司所借鉴,因为后者面临的一个窘境是,他们大多亏损,比如美团在2023年前三季度亏损了近200亿元,而b站在2023年前三季度的总亏损额超过了47亿元。亏损就没办法分红,这也导致了互联网公司的持股员工大多只能通过上市来变现。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第2篇】华为纳税2023

文:陳陳

众所周知,纳税是我们身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税收不仅能为国家的快速发展做出最直接的贡献,还能提高企业影响力 。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即便税款额度巨大,但依旧会积极纳税的原因。

对于一些小企业而言,每年纳税千万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更别提那些上千万甚至上亿的。有句话说得好:能力有多大,纳税就有多高。如今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中,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和腾讯等众多行业巨头,纳起税来可是一点都不含糊。

据报道,2023年,华为公司共为国家纳税1100亿。这巨额数字的背后,是华为实力的彰显。2023年,凭借特朗普的宣传浪潮,华为成功占得5g先机,成为5g通信技术邻域先驱。在5g领域,华为赚得盆满钵满,国内几乎没有一家民营企业能与之匹敌。另外,除5g市场外,华为智能手机领域也是独树一帜。据此前手机订单数据显示,华为手机销量已经赶超苹果手机,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制造商。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始人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表示不会上市,还将股份分给员工,激励员工的干劲,使得华为实力更加强劲。另外,华为每年还会将10%的收入用于研发,如此大比例的资金投入,也使得华为技术水平持续名列前茅,其市场竞争力不断得已提高。

除华为外,身为互联网龙头企业的阿里巴巴,纳税数额自然少不了。如今,阿里已连续6年成为互联网行业的纳税王了。2023年,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共向国家纳税516亿,日均纳税超1.4亿元,同比增长超40%。这样的成绩,不仅完成马云当年定下的每天纳税100万的目标,甚至还远远超出。如今,身为创始人的马云虽然退休了,但我们相信,阿里巴巴在张勇额领导下,前途依旧会一片光明!

然而,作为阿里最大的竞争对手,京东似乎并没有实现当初立下的豪言壮语。2023年,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时候,刘强东立下豪言壮语:未来十年,京东要超过阿里!2023年,刘强东野心变大,在接受美国cnbc记者采访时称:5年内,京东有信心成为行业第一,十年内成为世界第一!

不仅如此,刘强东曾经还说:京东营收会超过万亿元,会为政府创造5000亿间接税收,700亿直接税收。但在4年后的2023年,京东还只是勉强扭亏为盈。而且,在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京东排名第四。

确实,2023年对于京东而言,确实是多事之秋。业绩一再下滑,再加上刘强东事件的爆发,导致公司股价断崖式下跌,收入仅1.7万亿。另外,截止到2023年,京东物流才停止亏损状态。根据2023年京东集团第二季度报告显示,其净收入为1503亿元。

2023年的亏损,导致京东税收仅407万元,离刘强东当年立下的flag相差甚远。但话说回来,纳税之财,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管纳税多少,这些企业的成功,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依旧是有利的,他们的成功依旧是我们国家的骄傲!对此,你怎么看?

本文由不凡智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第3篇】华为纳税人识别号

关注@应届生求职网,了解更多求职信息

本文共9487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

本文转载自应届生求职网bbs@hndxnm

楼主华为终面已挂,不合面试官眼缘。整理了一下面经,也附上一些可以参考的回答,答得对不对你们自己斟酌吧。造福后人,说错误地请纠错一下。

01-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动

2023年修订2个: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12号债务重组准则

债务重组:不再强调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和债权人让步,只要是在不改变交易对手方的情况下,经债权人和债务人协定就清偿债务的时间、金额或方式等重新达成协议,就属于债务重组。

2023年修订1个:21号租赁准则

2023年-2023年中国财政部修订了多项会计准则,特别是2023年修订了6个准则,增加了1个准则(42号),许多会计处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收入准则,将收入确认原则风险转移原则变更为商品控制权转移原则等等。

02-新收入准则的主要变化

(1) 将现行收入和建造合同两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

2006版收入准则和建造合同准则在某些情形下边界不够清晰,可能导致类似的交易采用不同的收入确认方法,从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修订后的收入准则采用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来规范所有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并且就“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在某一时点”确认收入提供具体指引。

(2)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

旧收入准则要求区分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并且强调在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实务中有时难以判断。修订后的收入准则打破商品和劳务的界限,要求企业在履行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反映企业的收入确认过程。

(3)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

修订后的收入准则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例如,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向客户授予知识产权许可、售后回购、无需退还的初始费等。

03-新租赁准则的变化

(1)租赁的定义和识别:“在一定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的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对价的合同”,引入了“已识别资产”“控制权利”等概念。是否存在已识别资产指的是我们能不能很明确的辨明,我们到底向出租方租了什么资产?有没有“实质性的替换权” 需要满足关于“控制”的定义?为确定合同是否让渡了在一定期间内控制已识别资产使用的权利,企业应当评估合同中的客户是否有权获得在使用期间内因使用已识别资产所产生的几乎全部经济利益,并有权在该使用期间主导已识别资产的使用。

租赁识别:存在一定期间,存在可识别资产,资产供应方向客户转移对已识别资产使用权的控制

(2)将经营租赁统一纳入了表内核算

(3)关于售后租回交易的处理

新租赁准则首先要判断交易中的资产转让是否属于销售。属于销售的,承租人应当按原资产账面价值中,与所保留使用权有关的部分进行计量,并仅就转让至出租人的权利确认相关利得或损失。不属于销售的,承租人应当继续确认被转让资产同时确认负债,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文件对该金融负债进行会计处理。实务中大部分售后租回都不属于销售,新准则实施后承租人直接增加银行存款和租赁负债即可。

总结:新准则会使之前计入经营现金流支出变成了计入融资现金流支出,利润表会导致之前是计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营业成本现在全部变成了财务费用。资产负债表上会有扩表的现象。低价值租赁和可变租金属于经营活动。支付租赁负债属于筹资活动。

04-判断客户是否已经取得商品控制权

企业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

企业已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拥有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

企业已将该商品实物转交给客户,客户已实物占有该商品;

企业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取得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

客户已接收该商品;

其他表明客户已取得商品控制权的迹象。

05-如果要投资一个企业怎么判断它是否值得投资

投资优秀企业看5组数据: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于净利润,并且大于零;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入现金大于营业收入;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净流量小于零,且主要是投入的新项目;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大于零,或者排除分红因素该科目仍然大于零;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大于有息负债。

06-如何发现应收账款有什么风险

一是动态分析应收账款增幅与营业收入增幅,应收账款增幅应小于营业收入增幅;

二是静态分析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理想情形下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比例不断增长,则主营业务收入存在虚增;

三是看应收款项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最好是控制在10%以内;

四是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如果超过信用期限的应收账款很大,则坏账风险增加。

07-如何发现固定资产有什么风险

(1)看比重,发现资金占用风险。固定资产属于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最好控制在40%以内,如果固定资产占用资金过大,因其不易变现,容易带来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风险。

(2)看长期借款,发现偿债风险。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都需要长期借款,安排贷款偿还期限,难免出现偿债风险。

(3)审查投资效果的可行性分析,发现效益估算风险。

(4)检查固定资产计划、采购(或者立项、审批、建造等)、验收、会计处理、折旧计提、减值测试、效益评价、维护和报废处理等管理方面的内控制度,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发现各环节的管理风险。

08-应收账款怎么判断好坏

(1)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和信用期分析,如果超过信用期限的应收账款很大,则坏账风险增加,反之可收回性大。

(2)进行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周转次数越多,说明款项回收越快,效率越高。

09-收入怎么判断真实性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收入隐瞒方式。

从财务报表角度看:

一是通过“三表”对比,特别是利润表各项目的五年环比,观察各项目的变动趋势,来发现异常的项目;二是计算相关财务指标来做出判断。

(1)如果分析公司财报时,出现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而毛利率逐年上升现象,一般可判断该上市公司可能做了假账。

(2)如果分析公司财报时,出现高毛利率而现金循环周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也较高的现象,一般可判断该上市公司可能做了假账。

(3)销售毛利率及变动幅度,当期与前期比较如出现下降,幅度商业在35%,工业在20%以内尚属正常;如下降幅度太大,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销售价格偏低等问题。

从审计角度看:

核查发票、税收缴款凭证,翻阅账簿及会计凭证,查验出库单、运单,审查销售合同及销售台账,向客户函证应收账款等。

对生产型企业,通过全年主要材料、水、电等消耗的数据波动,来判断生产量的真实性,进而判断销售的真实性。

10-什么场景适合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比如行业、具体存货)

存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珠宝行业:对金银首饰采用个别计价法。还有百货行业的高档服装等。

医药行业:药房销售药品采用先进先出法,营业员要经常检查药品的有效期。还有食品行业也很多,如销售豆腐乳等。

制药行业:生产药品领用药材采用加权平均法。

11-怎么评估企业的资产

公司资产评估通常包括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清算价格法等方法。

1、收益现值法指将被评估的长期资产未来预期收益按一个合理的折算率计算出的现值作为估算该项资产现值标准的评估方法。主要适用于因使用而引致价值损耗(忽略无形损耗)的长期资产。收益法主要站在资产未来能带给投资者多少收益的角度,基本原理是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即根据资产未来产生的收益计算一系列现金流量,根据capm模型计算出折现率将现金流加以折现。

2、重置成本法指以重新购置被评估资产可能花费的成本作为估算该项资产现值标准的评估方法。主要适用于市价波动幅度较大的资产。

3、现行价格法指以被评估资产的现行市价作为估算该项资产现值标准的评估方法。主要适用于市价波动幅度较大的资产。

4、清算价格法指以企业清算时其资产可变现的价值为标准,对被评估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

12

华为税收优惠: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软件增值税即征即退,先进技术服务企业税率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高新技术企业低税率:15%的企业所得税率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75%在税前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在上述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摊销。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归集范围: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其他相关费用(此类费用总额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

13

国际税收:转让定价方法、销售合同的价格如何设置、间接抵免和直接抵免、抵免法的原理、常设机构不同业务的判定标准

转让定价方法:可比自由定价法、转售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其他定价法

销售合同的价格如何设置:签订双边预约定价协议

间接抵免和直接抵免:间接抵免指对跨国纳税人在非居住国非直接缴纳的税款,允许部分冲抵其居住国纳税义务适用于母子公司的经营方式,又适用于母、子、孙等多层公司的经营方式。 直接抵免指居住国的纳税人用其直接缴纳的外国税款冲抵在本国应缴纳的税款,适用于同一经济实体即总、分机构间的税收抵免。

抵免法的原理:居住国按本国的居民纳税人在世界范围内的所得汇总计算其应纳税款,但允许其将因境外所得而已向来源国缴纳的税款在本国税法规定的限度内从本国应纳税额中抵免。计算公式为

跨国总所得*居住国所得税税率-允许抵免的已缴来源国税款=居住国应征所得税税额

14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资产的产生原理、特殊性税务处理、税会差异的调整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反之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

特殊性税务处理: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受益),其对应科目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企业合并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受益),其对应科目为“商誉”

与股份支付相关的当期及递延所得税,如果税法规定与股份支付相关的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则不形成暂时性差异,反之则产生暂时性差异。

税会差异的调整:

包括永久性差异(如不可结转的业务招待费)和暂时性差异(如可以结转抵扣的广告费),按规定只确认暂时性差异的递延所得税。

15-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直接法,即通过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总括分类反映来自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间接法,以利润表的净利润为起点,通过调整某些相关项目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采用间接列报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时,主要需要调整四大类项目:

(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比如折旧,要调整);

(2)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如处置固定资产的损益,处置获益调减,处置亏损调增);

(4)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16-三张报表钩稽关系

其一,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期末余额-期初余额与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

其二,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调节项目与现金流量表中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等。

主表中用直接法填列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补充资料中的用间接法调整得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等;

现金流量表主表最后一项与附表最后一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等。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关系: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的期未数减去期初数,等于损益表的未分配利润项

资产负债表同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资产负债表的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等项目的期末数减去期初数,应该等于现金流量表最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流量

17-金融资产分类标准

新修订的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以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作为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依据,将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三类。

18-政府等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与私企会计有什么不同

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以营利为目的,资源提供者不图回报,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无实收资本,组织权益称为净资产。

企业会计:以营利为目的,投资者分享利润,按持股比例对资产享有所有权,有实收资本,对组织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等。

19-八大审计程序

检查记录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20-专票和普票的区别

发票的印制要求不同:专用发票是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企业印制,普票由省级税务局指定的企业印制。

使用的主体不同:专用发票是一般纳税人和部分试点的小规模纳税人使用,普票一般是各类纳税人使用。

21-ifrs vs cas

2006年,中国建成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中国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准则”ifrs/ias)的趋同,但仍存在某些例外,这其中绝大多数是针对中国的现实情况所作的特殊考虑。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所展示的财务报表范例,都是按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或称综合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顺序进行列报。我国境内的上市公司或非上市公司也都是按照此顺序列示财务报表。因为对于我国境内企业而言,会计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核算,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安全是核心需求,加之我国早期企业融资来源以信贷融资为主,资产负债表则是评价偿还能力的重要基础。然而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或伦敦证券交易所这两个主要应用ifrs的资本市场,第一序位的财务报表通常是利润表(或称综合收益表),而资产负债表则排在第二序位。对于在成熟资本市场的境外上市公司而言,投资者对于财务报告信息的要求较高,有时可以将其需求通过相应渠道反映至iasb从而引起是否有必要对准则进行更新的讨论,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亦需要着重关注投资者的使用需求。而利润表作为评价公司经营业绩、评估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了解股息规模、对公司估值定价的最重要信息来源,可能构成了其被众多上市公司放在第一序位的原因。

中国会计准则要求,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的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除商誉的减值不允许转回外,其他资产在一定条件下,资产减值允许转回。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国际准则允许采用重估价模式。而中国准则只允许成本模式。

借款费用:国际准则中基准处理方法为将所有借款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而资本化为允许选用的方法。而中国准则要求采用资本化的方法。

对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鼓励采用直接法也允许采用间接法列报。中国准则要求采用直接法列报,同时在附注中采用间接法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

22-新金融工具系列准则主要变化

一是建立了以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为标准的金融资产分类框架,更科学、合理的运用公允价值,分类的刚性约束增强。

二是建立了体现前瞻性、宏观性信息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更及时、更充分计提拨备,更准确反映财务风险成本。

23-新旧收入准则报表列示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收入准则修改后,引入了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的概念,新设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并按流动性分别列示为“合同资产”或“其他非流动资产”以及“合同负债”或“其他非流动负债”。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以净额列示,准许企业设置“合同结算”科目,以核算同一合同下履约义务涉及与客户对价的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

24-一元秒杀手机核算上怎么处理(营销,费用化)

一元秒杀手机是企业开展的一项促销活动,但涉税风险很大。

手机应视同销售,但不确认收入,计入销售费用,同时计算增值税及附加,开扣个税。假设成本为90的手机,市价100,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

销售费用 102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 库存商品 90

25-买手机送耳机核算怎么处理

两种处理思路,一种是作为两个单项履约义务,将手机和耳机的价格分摊,开在同一张发票上,收入分别核算,这样算下来交的所得税相对较低,但是处理起来比较复杂;

另一种做法是不开在同一张发票上,把耳机列入销售费用,还要视同销售处理,借销售费用,贷主营业务收入,同时要缴纳税费。

26-新收入准则对于应收账款的核算

新准则下应收账款属于金融资产,应收账款的后续计量以摊余成本计量。

27-内控体系(2019华为年报)

该内控体系基于coso模型而设计,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大部分,同时涵盖了财务报告内控体系,以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准确。

华为致力于倡导及维护公司诚信文化,高度重视职业道德,严格遵守企业公民道德相关的法律法规。

公司制定了员工商业行为准则(bcg),明确全体员工(包括高管)在公司商业行为中必须遵守的基本业务行为标准,并例行组织全员培训与签署,确保其阅读、了解并遵从bcg。

华为建立了完善的治理架构,包括董事会、董事会下属专业委员会、职能部门以及各级管理团队等,各机构均有清晰的授权与明确的问责机制。在组织架构方面,华为对各组织明确了其权力和职责的分离,以相互监控与制衡。公司cfo负责全公司内控管理,业务控制部门向公司cfo汇报内控缺陷和改进情况,协助cfo建设内控环境。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所有经营活动的控制状况进行独立的监督评价。 华为设立了专门的内控与风险管理部门,定期开展针对全球所有业务流程的风险评估,对公司面临的重要风险进行识别、管理与监控,预测外部和内部环境变化对公司造成的潜在风险,并就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策略及应对方案提交公司决策。各流程责任人负责识别、评估与管理相关的业务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内控措施。公司已建立内控与风险问题的改进机制,能够有效管理重大风险 华为建立了全球流程与业务变革管理体系,发布了全球统一的业务流程架构,并基于业务流程架构任命了全球流程责任人负责流程和内控的建设。全球流程责任人针对每个流程识别业务关键控制点和职责分离矩阵,并应用于所有区域、子公司和业务单元 ;例行组织实施针对关键控制点的月度遵从性测试并发布测试报告,从而持续监督内控的有效性 ;围绕经营痛点、财务报告关键要求等进行流程和内控优化,提升运营效率和效益,支撑财报准确、可靠及合规经营,帮助业务目标达成 ;每年进行控制评估,对流程整体设计和各业务单元流程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评估结果。

公司设立多维度的信息与沟通渠道,及时获取来自客户、供应商等的外部信息,并建立公司内部信息的正式传递渠道,同时在内部网站上建立了所有员工可以自由沟通的心声社区。公司管理层通过日常会议与各级部门定期沟通,以有效传递管理导向,保证管理层的决策有效落实。 同时,公司在内部网站上发布所有业务政策和流程,并定期由各级管理者/流程责任人组织业务流程和内控培训,确保所有员工能及时掌握信息。公司亦建立了各级流程责任人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回顾内控执行状况,跟进和落实内控问题改进计划。 公司设立了内部投诉渠道、调查机制、防腐机制与问责制度,并在与供应商签订的《诚信廉洁合作协议》中明确相关规则,供应商能根据协议内提供的渠道,举报员工的不当行为,以协助公司对员工的诚信廉洁进行监查。内部审计部门对公司整体控制状况进行独立和客观的评价,并对违反商业行为准则的经济责任行为进行调查,审计和调查结果报告给公司高级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此外,华为建立了对各级流程责任人、区域管理者的内控考核、问责及弹劾机制,并例行运作。审计委员会和公司cfo定期审视公司内控状况,听取内控问题改进计划与执行进展的汇报,并有权要求内控状况不满意的流程责任人和业务管理者汇报原因及改进计划。

28-会计基础和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基础: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29-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一般说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在2:1以上,流动比率2:1,表示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使流动资产有一半在短期内不能变现,也能保证全部的流动负债得到偿还。

速动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和预付费用后的余额,主要包括现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项目。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30-经营现金流为负的原因和措施

通常,在企业创立或者是衰退期,经营现金流会出现负数情况。

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时,表明该企业处于产品初创期。在这个阶段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形成生产能力,开拓市场,其资金来源只有举债、融资等筹资活动。当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正数,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时,可以认为企业处于衰退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市场萎缩,产品销售的市场占有率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于流出,同时企业为了应付债务不得不大规模收回投资以弥补现金的不足。

措施:学会如何增加销售收入,知道如何降低费用成本,明白如何搞好税收筹划(直接途径)。提高利润率,提足折旧,加快无形资产摊销,控制赊销,降低存货数量,推迟付款期限,增加预收款,加大资产减值(间接途径)

31-华为整体业务有哪些风险

(见2023年报p110,我就不去复制粘贴了)

32-华为财务风险

(见2023年报p64-65)

33-一些英文题目

(这个大家随意发挥就行)

英文介绍一下校园 英文介绍一下家乡 英文介绍自己的某段经历 英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课程 英文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运动 英文讲一下对华为问文化的理解

ps:华为文化(奋斗,客户为中心,技术)

华为对外依靠客户与合作伙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创新的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对内依靠努力奋斗的员工,以奋斗者为本,让有贡献者得到合理回报;并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产业组织、开源社区、标准组织、大学、研究机构等构建共赢的生态圈,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我们遵从业务所在国适用的法律法规,为当地社会创造就业、带来税收贡献、使能数字化,并与政府、媒体等保持开放沟通。

楼主最后的碎碎念: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楼主是学会计的,其他税法金融的那些题不是很了解哈。建议看他们公司的年报,仔细看ifrs 9 金融工具准则,ifrs 16 租赁准则和ifrs 15 收入准则,一般来说会成为面试重点,金融工具准则也可以结合长期股权投资来问你题(比如华为的子公司、权益投资等等)。新的非货币交换准则主要是为了适应新的金融工具准则改的,债务重组也只是概念上改动了一下。面试官不太爱考,可以不用看。当然国内大佬请随意,我们留学生还是好好复习下国内会计比较保险......楼主说完了,继续潜水了。楼主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用非要在某些树上吊死。大家加油!

往期推荐

【第4篇】华为一年纳税多少

当个人工资收入达到一定标准,就需要纳税,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缴纳税费。其中,很多大型央企、国企的纳税额都很高,位居全国前列,毕竟这些企业都涉及到重要的行业领域,产业规模庞大,纳税额也会随之提高。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民营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有部分民营企业在科技及高端制造领域表现出色,甚至掌握了在行业内的全球话语权,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比如华为公司,华为不仅是中国民企500强第一,还是中国纳税最多的民营企业。

在2023年的中国民企500强榜单中,华为投资控股公司以接近9000亿的营收成为榜单第一,京东、恒力集团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阿里巴巴排名第五。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华为公司的纳税达到了903亿元,相当于每天纳税2.4亿元,位居民营企业之首。

除了华为,万科、碧桂园、阿里巴巴等民营企业的纳税额也很高,都超过400亿元,其中房地产行业的纳税额普遍较高。据统计,2023年碧桂园纳税314亿,华润置地260亿,龙湖纳税175亿,世茂集团也超过120亿元。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上市公司的纳税总和达到3.5万亿,同比下降了1.6%,税费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降低,说明减税降费的效果比较显著。其中,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税费下降幅度较高,高于国有企业及央企。

此外,我国a股50强上市公司的纳税总额超过2万亿,占所有上市公司纳税额的比重接近60%,这说明头部企业的纳税额更高。其中,中国石化去年全年的纳税额达到2821亿元,位居a股纳税榜单第一名,中国石油纳税2697亿元,排名榜单第二。

中国石化年纳税2821亿元,相当于每天纳税7.7亿元,“两桶油”的纳税合计为5518亿元,要知道中国实力最强的300多家房地产公司纳税总和为5208亿元,还不及“两桶油”的纳税总和,可见石油产业在纳税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工商银行纳税1461亿元,位居第三,仅次于“两桶油”,随后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毕竟四大国有银行是国内最赚钱的银行,每年利润总和接近万亿,四大行的纳税总额达到4673亿元,也不及“两桶油”的纳税总和。

由于华为不是上市公司,所以a股纳税排行榜单中没有出现华为,按照华为903亿元的纳税额,应该排名全国第七,仅次于中国银行(925亿元),超过中国建筑(658亿元)和中国平安(657亿元)。

即使是a股市值最高的茅台集团,去年的纳税额为416亿元,也不及华为纳税额的一半,茅台的纳税排名跌出前十。所以,华为的综合实力很强,各个领域都很能打,尤其是在5g通信领域,几乎找不到对手,而且华为重点在底层架构上重塑整个行业。

那么,中国纳税大户是谁?是年纳税2800多亿的中国石化?显然不是,中国烟草每年的纳税额更高,根据统计,2023年中国烟草的利税总额达到了1.28万亿,再度达到历史新高水平,其中有1.1万亿都是税,剩余的1000多亿才是净利润。

一年纳税1.1万亿是什么概念?相当于3个中国石化、12个华为、26个茅台,四大行加“两桶油”的纳税总额也比不上中国烟草,相当于每天纳税30亿元,几乎占我国所有上市公司纳税总额的三分之一,所以中国烟草对于财政税收的贡献是巨大的。

【第5篇】华为2023年纳税

众所周知,亚马逊是全球市值前3的科技公司。其创始人贝索斯近些年是蝉联了全球首富的位置。但说真的,我对于亚马逊这家公司的印象并不是很好。要知道,此前贝索斯在网络上还被网友们冠以“暴君”的称号!

今日有媒体爆料: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周四在一次关于企业税的辩论中称亚马逊支付税率过少。亚马逊周四晚间发推回应:“我们自2023年以来缴纳了26亿美元的企业税。我们没有欠一分钱。国会制定税法鼓励企业对美国经济进行再投资。我们做到了。自2023年以来投资2000亿美元,创造了30万个就业机会。假设副总统拜登抱怨的是税法,而不是亚马逊。”

请问,公司纳税以及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拿出来炫耀什么吗?再说了,亚马逊体量如此之大,纳税多也是应该的。

1、阿里巴巴纳税

听亚马逊的意思,自己每年都纳税,还没有拖欠分钱。但我相信贝索斯看到咱们国内一些公司纳税金额之后,多多少少会感到一点羞愧。

2023年,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总计向国家纳税516亿元,平均每天纳税超过1.4亿元,并带动上下游产业纳税2581亿元。带动的就业人员超过了100万之众。而亚马逊的26亿美金与30个就业岗位,请问算什么呢?

要知道,马云的梦想很大,那就是要把阿里巴巴打造成一“经济体”!而这些年,阿里巴巴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2、华为纳税

说完了阿里巴巴,就不得不说到华为这家公司。

众所周知,这些年华为公司的名气是极速上升。如果说现在咱们做一个调查的话,我相信很多朋友都会选择支持华为,因为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华为在制造业领域有着怎样的影响力。

数据显示:华为纳税高达1100亿。不仅如此。华为这家公司,不光纳税多,就连营收也突破了1000亿美金,这比互联网bat加起来还多。

而就目前华为集团的业务来看,无论是5g领域还是华为智能手机都可以说是一片向好的形式。我们相信,随着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强大,我们的科技也必将迎来质的飞跃!

看完亚马逊与阿里巴巴以及华为公司的纳税金额之后,网友们纷纷表示:这个差距太大了

所以,综合以上来看,虽然亚马逊的市值比阿里巴巴高很多。但是无论是在纳税还是带动的产业链以及就业人数来看,亚马逊的贡献远远不如阿里巴巴。所以,我们真的应该为阿里巴巴感到骄傲,毕竟这是属于我们的公司!

《华为2023年纳税额(5个范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本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