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根据实用程度整理了15篇优质的中国税务知识相关知识范本,便于您一一对比,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范本。以下是中国税务学会范本,希望您能喜欢。
7月15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速为2.5%。面对疫情冲击、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中国经济这样一份成绩单确实来之不易。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个市场主体,各方一直在齐心协力,共担风雨,推动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6月初的一天,江西的一家汽车销售公司收到了一笔650万元的留抵退税款项,这让销售淡季中正愁眉不展的企业负责人喜出望外。
江西某汽车销售企业财务经理 粟瑞霞:这笔税款是真金白银的税收优惠红包,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疫情防控期间销量也并不是特别好,在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连房租都没有办法支付了,这笔税款到账以后,我们也及时归还了一些银行到期的贷款,公司也慢慢恢复到正常经营状况。
留抵退税,就是对现在还不能抵扣、留着将来才能抵扣的“进项”增值税,提前全额退还,这是我国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重头戏”。
截至6月25日,超过1.8万亿元退税款已经退到纳税人账户。这其中,小微企业是受益主体。而加上减税降费和缓税缓费等在内,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已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2.58万亿元。
帮助亿万市场主体减轻负担,轻装上阵的同时,面对疫情多发,物流不畅等问题,我国还陆续出台一系列举措,疏通物流堵点,去除政策卡点,以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北京“稳经济45条”、上海“重振经济50条”、吉林“稳经济43条”等纷纷出台,与中央形成合力,全力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为缓解科技企业房租缴纳困难,上海各区政府鼓励引导非国有房屋业主或经营管理主体,给予承租的小微企业6个月的房屋租金减免。在交大科技园的一家机器人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政策可以为公司省下近百万元。
江苏省推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一家从事医疗电子设备生产的中小企业从海外获得了一笔大订单,但是由于公司流动资金不足,再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产能无法提高。徐州市工信部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最终,企业拿到了1000万元金融贷款,保住了这笔订单。
中央和地方积极行动的同时,市场主体也在努力自救。
在北京,因为疫情暂停餐饮堂食的时候,一些餐饮企业开始想办法做外卖。做烤肉店的冯永辉告诉记者,以前,他们这样的餐厅几乎不做外卖,因为要想保证烤肉的口感好,就必须使用专门的烤盘,而大部分家庭都没有。不过现在,只要购买一个烤肉套餐,商家就会赠送烤盘。
一些景区则创新旅游模式,推出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消费者。端午期间,在重庆的这家公园里,游客们穿着古代服饰,玩投壶、编彩绳、包粽子,沉浸式体验了一把传统文化。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都想方设法创新服务业态,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运行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企业因此适应了新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方式,适应了年轻人的消费方式转变,在某种程度上,也帮助一些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的过程。
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但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困难。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实现全年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那么,下一步,我们应该在哪些方向重点发力?新基建、新型消费、全国统一大市场等等,这些近来很热的关键词能为中国经济带来些什么呢?
5月20日,国道318康定市过境段公路通车运营,它是川藏南线进藏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7月6日,“东数西算”银川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启动大会在宁夏银川市举行。
今年以来,一个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速推进,基建投资成为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我们可以看到,上半年新型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是整个投资的一大亮点,这种投资的增长意味着中国经济向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了,意味着在中西部地区部署类似于“东数西算”这样的新型基础设施步伐加快了。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基础设施,5g基站数达到170万个。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加速融入工业、医疗、交通等行业,拉动中国经济稳步、高质量发展。以“东数西算”为例,这一工程的开启,预计每年将带动社会投资超过4000亿元。
下半年,在政策支持、项目充足、资金充沛等有利条件支撑下,基建投资仍有较大的发力空间。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如果我们去看下半年投资的话,首先它会跟“十四五”规划的重大工程发力点进一步吻合,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需要在一些未来产业上面也加大投资力度,还有直接跟保障民生相关的基础性设施投入。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消费也逐步回暖。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降转升,同比增长3.1%。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虽然消费受到疫情冲击,但升级类消费却表现突出,比如说,像智能洗拖一体机这样的智能家电销售火热,露营火爆催热了旅游新业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2倍,我国消费潜力足、韧性强的特点没有改变。那么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复苏呢?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张连起:新能源汽车是智能经济时代,我们弯道超车,特别是借道超车一个重要的点。它不仅仅是国内市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还能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现在出口新能源汽车也是一个大的比重。另外一方面要努力扩大新型消费,在夯实能消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敢消费的能力和创造敢消费的机制。
依托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以及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入应用,近年来新型消费发展迅速,特别是疫情出现以来,网络购物、直播带货、在线医疗、无接触式智慧超市等新型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下半年,它也将为消费增长创造新的空间。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张连起:新型消费是一个增量,比如数字经济、数字消费在农村的空间非常大,因为我们国家农村市场非常广大,冷链、物流要尽快传递到乡村最后一公里。
今年4月,我国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方面,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消除人为障碍;一方面,统一规则制度和服务等。这将有效破除堵点卡点,为内需增长扫清障碍。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比如说它对打破区域壁垒方面的一些举措会使物流更加通畅,也使不同地方的产品销售减少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使更优质的产品能够更快到达人们的手里。与此同时,通过减少对市场的不正当干预,减少基层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也对稳定市场主体预期,进而带动整个面上的经济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为凸显。去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跨越6万亿美元台阶,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疫情多点散发,物流运输受阻,各地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难题。
深圳一家数字化工厂的产品,原本需要通过卡车运到香港机场,再从那里运往全球各地。但受疫情影响,3月份开始,陆路运输遇到了困难。
某企业深圳工厂物流负责人 周健合:产品一度积压了满满5个仓库,多部门短时间内打通了从深圳蛇口港、大铲湾、盐田港等码头到香港的水路通道,新线路的开通让我们订单及时交付得到了有力保障。
各方努力之下,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4%,体现了较强的韧性。下半年,如何更好地促进外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呢?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张连起:外部需求可能稍稍有所降低放缓,但是自身的能力提高了。原来是价廉物美,未来还是要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赢得内在核心竞争力。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董煜: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针对不同的市场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另外一方面,出口的窗口要建设得更快,让出口能够更快,更加便捷。既要让出口的产品质量越来越高,也要让为进出口所提供的营商环境的服务质量越来越高。
当前,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确实是一张难度不小的“考卷”,但从各项主要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正在稳步恢复当中,经济发展有韧性、政策支持有力度,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没有改变,这些都是我们的信心所在。下一阶段,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踏踏实实把各项稳增长举措落实到位,我们一定能战胜一系列困难挑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制片人丨黄洁
主编丨喻晓轩
编辑丨屠志娟
摄像丨张玉虎
配音丨姚宇军
责编丨温娜 时瑶
剪辑丨张文庆
从实务角度对增值税立法的几点建议
2023年02月01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7 作者:邵井安 刘梅 李晓东
全国人大常委会最新公布的增值税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总体按照税制平移的思路,保持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基本不变,将增值税暂行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上升为法律。本文从实务角度对增值税立法提出一些建议。
对视同应税交易的修改建议
建议删除视同应税交易的兜底条款。草案第四条关于视同应税交易的规定有“(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兜底条款。立法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视同应税交易属于征税范围的规定,应该由法律明确规定,建议视同应税交易范围的规定采用列举法明确,不采用类似兜底条款。
建议将无偿提供其他应税服务等纳入视同应税交易范围。草案中除了单位和个人赠与金融商品这项服务需要视同应税交易规定外,对其他无偿或赠与应税服务交易行为都不需要视同应税交易缴纳增值税,会形成税收不公平。
在实务中,有餐饮业招待客户无偿提供餐饮服务;有运输业企业为相关客户或个人无偿提供运输服务;还有娱乐业为客户无偿提供娱乐等。如果对应税服务无偿或赠与不视同应税交易行为,就是对赠与应税货物视同应税交易行为的一种不公平。另外,对无偿或赠与应税服务不视同应税交易征税,也使其对应的进项税额难以划分转出,使相关纳税人变相地减少了销项税额。
另外,为了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建议将以公益活动为目的或者以社会公众为对象的无偿销售货物、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排除在视同应税交易范围之外。
对纳税人类别可转登记的建议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通知》(财税〔2018〕33号)等文件规定,符合规定的一般纳税人,自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可选择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二手车经销等若干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9号)规定,为支持小规模纳税人复工复业,国家针对小规模纳税人出台了增值税减免政策,考虑到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为使纳税人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明确符合条件的一般纳税人可在2023年底前选择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
在实务中,很多业务萎缩或转型的企业受益很大,建议在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一般纳税人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户数、转后经营数据及转为一般纳税人等数据的基础上,考虑是否将一般纳税人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政策常态化。同时,在市场中,企业的供应商会倒逼企业变成一般纳税人,一般纳税人转登
对兼营行为补充规定的建议
草案第十九条关于兼营行为的规定,“纳税人发生两项以上应税交易涉及不同税率、征收率的,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第七条规定,零税率属于增值税税率,不是增值税征收率,所以实务中会出现,纳税人发生两项以上应税交易涉及适用零税率和征收率的情形,如某深圳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提供在境内载运旅客或者货物出境,按照规定,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同时在境内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按照规定,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适用增值税征收率3%。如果按照“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规定中的“从高”,适用征收率3%;如果按照“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规定中的“适用税率”,适用零税率,因为3%不属于增值税税率。笔者建议,草案第十九条中“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修改为“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或征收率”。
对预缴税款的征管建议
草案第二十九条关于增值税预缴的规定,“纳税人应当按照规定预缴增值税,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制定”。实务中存在纳税人多预缴增值税的情形,而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多缴税款退税,不包括依法预缴税款形成的结算退税、出口退税和各种减免退税,所以实务中可能会增加企业额外的税收负担。如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市政工程建筑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计税方法,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增值税税款,由于材料占比较高,进项税额多,会出现多预缴增值税税款,项目结束时多预缴的增值税没有明确的依据可以办理退税。笔者建议,草案第二十九条增加“预缴增值税退税的办法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制定”这个内容。
对梳理文件的建议
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增值税暂行条例,12月25日,财政部发布了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23年5月1日,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2023年11月国务院修订增值税暂行条例,废止营业税暂行条例,实现了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的全覆盖。笔者建议在增值税立法的过程中整理相关文件,增加税法严肃性和减少争议。例如,草案第五条规定了四种情形不属于应税交易,不征收增值税,现行政策中还有纳税人取得的符合条件的财政补贴收入、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险赔付和资产重组过程中符合条件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等都属于不征收增值税情形。
(作者单位:北京城建六建集团、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国家税务总局长治市税务局)
自2023年2月起厦门税务app存量房(二手房)交易税费缴纳功能上线了,那么厦门税务app该如何下载和操作呢?下面请跟着小编一起,学习了解“厦门税务”app操作步骤。
一、下载路径
1.打开厦门市税务局官网,进入“下载中心”。
2.在“下载中心”界面的“电子税务局”模块点击“厦门税务app(v1.0)”。
3.使用手机扫描“厦门税务app(v1.0)”界面内的二维码,完成“厦门税务app”下载。
4.或者直接扫描以下二维码完成厦门税务app下载安装。
点击视频查看具体操作详情↓↓↓
二、税费缴纳1.打开厦门税务app。
2.点击“首页”右上角登录按钮
,进入“自然人业务”登录页面,输入自然人账号密码登录系统。未注册用户请先注册账号。
3.点击“存量房(二手房)交易税费缴纳”进入税费缴纳功能界面。
4.如果无待缴纳数据则提示“没有查询到该纳税人待缴款的申报记录”;有待缴纳记录以卡片列表显示:出售人、电子税票号、所属期、合计应补退税额、征收项目明细、应缴纳税额明细。
5.点击“支付”按钮,选择支付方式,跳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支付。
6.支付完成后可重新进入本功能,点击“历史缴纳”查询已缴纳数据,已缴纳数据以卡片形式显示:税种、电子税票号、所属期、应纳税额、缴纳时间。
弘扬最美精神 汇聚最强力量——在税务系统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国家税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军
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介绍刘双燕同志先进事迹的宣传片,听了双燕同志的心得体会及安徽省局主要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全国先进工作者代表、总局青年干部代表和总局相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作了发言,我深受触动,非常感慨。之前,我已经了解了税务系统受表彰同志的情况,对大家很是敬佩,今天更是深深地被大家的发言所打动,大家都是好样的,我以你们为荣、以你们为傲。在此,我代表总局党委向大家表示热烈祝贺、致以崇高敬意!向一直以来在背后默默支持你们的家人、向培养帮助你们的单位和同事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以来,党中央召开了一系列总结表彰大会,***都作了重要讲话。从伟大抗疫精神到伟大抗战精神,再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以及这几天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学习先进典型的奋斗奉献精神,都让我深受鼓舞和激励。记得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志愿军老战士入场时,全体参会人员自发起立鼓掌,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是对他们甘为祖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奉献精神的致敬。无论是致敬老英雄,还是学习新楷模,都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洗礼。
这次税务系统受表彰的全国先进工作者既有领导干部,也有基层一线的同志,既有从事党务政务工作的,也有负责税收业务的,具有比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说是几十万税务铁军的杰出代表。双燕同志作为新当选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5位代表之一,昨天还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岗位成才、奋斗圆梦”新闻发布活动上与中外记者见面。***指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我深切感到,不仅双燕同志是最美的,22位税务系统全国先进工作者以及近年来受表彰的其他先进典型都是最美的,值得全体税务人为你们点赞。大家美在哪里呢?我感到至少有以下几点:
美就美在“心之忠”。大家都有坚定执着的信仰信念,都有许党许国的赤胆忠心,都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和践行“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中国税务精神的楷模。双燕同志扎根农村9年,期间痛失慈母和丈夫,仍然坚守脱贫攻坚一线,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常人难以逾越的困难和挑战。如果没有坚如磐石的信仰和信念作支撑,是很难坚持下来的。近年来,各项税收改革发展任务接踵而至、大事难事相互叠加。前几年系统上下“5+2”、白加黑奋战“营改增”的场景,参与改革的刘弘彦同志、毛琦敏同志一定还记忆犹新。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期间,郑舒东同志作为“一把手”也一定没少操心和犯难。这两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平稳落地,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在精耕细作、丝丝入扣中波澜不惊地顺利通过了首次年度汇算“大考”,其中的酸甜苦辣、个中滋味,从事个税工作的吴娟同志一定有很深的体会。你们都在各自岗位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着党的税务干部对党的税收事业的切切忠诚。
美就美在“情之真”。大家都有至深至真的为民情怀,都有向上向善的人格力量,都是用心用情用力用功去干好税务、服务人民、奉献国家。我们经常说要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但是真正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地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无疑需要付出博大的真情和无私的大爱。原本就是金子还是来镀金的,老百姓看得最明白、心中都有一杆秤。刚才,双燕同志的先进事迹宣传片中讲到了乡亲们对自己的称谓由“刘书记”到“双燕”再到“闺女”的转变。“闺女”是当地老百姓最亲近、最认可、最有分量的一种称谓,是对双燕同志辛勤奉献最高最好的褒奖。这个称谓转变的过程其实就是她不懈努力、担当奉献的过程,就是老百姓逐渐认可、愈加信赖的过程。刘莹同志躬耕扶贫坚守16年,成为留守娃的最美“妈妈”和帮扶村的最美“村民”。同样在扶贫攻坚中奋战的伊学义同志面对扶贫所在地接连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和特大山火,都第一时间冲在前面,保护群众生命安全。这些都体现了大家对人民群众至诚至真的切切深情。
美就美在“行之笃”。大家都有知重负重的责任担当,都有坚毅笃定的意志品质,都有攻坚克难的能力才干,都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刚才,刘弘彦同志讲到“一生做好一件事”,让我很受触动。党让我们从事什么工作,就要坚决干好干出彩,这就是尽责担当。许昂德同志今年春节期间带领全局上下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奋战在一线。邹岭梅同志五年组织完成近500户企业的税务检查工作,既有力打击了偷逃税,也用心为企业服务。赵卫东同志去年在脑血管堵塞、住院治疗的情况下,心里还牵挂着减税降费工作。正如刚才有同志讲到的,你们身上都有一种敢啃硬骨头的斗争精神。有了以你们为代表的广大税务干部的担当奉献、辛勤付出,近年来高质量推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建设才能实现新的突破,税务形象才能实现新的提升。你们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深情和对税收事业的担当融入到自己的血脉,彰显在平凡的岗位,践行于奋斗的一线,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卓越的工作业绩、忘我的拼搏奉献,为全国税务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新时代税务人肩负千钧重担,初心切切不忘。
税务系统还有许许多多同在座的各位一样,坚守在平凡工作岗位,克服困难、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干部职工,大家都是推动税收事业向前发展的英雄。各级税务机关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强化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出力者出彩”的鲜明导向,特别是要更加关心爱护先进典型,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怀、生活上关爱,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做他们的坚强后盾。总局党建工作局、人事司、机关党委、宣传中心要下功夫把先进典型的事迹总结好、宣传好,搭建更多平台把税务系统先进人物挖掘好、培养好,更好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把先进典型们创造的精神财富汇聚成税务人向上向善的滚滚洪流,为推动税收事业发展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我更加深切感到,未来非常美好,能够为之奋斗是值得荣幸的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有了双燕和每位先进典型身上这种精神力量的激励,在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税收事业美好未来奋进的道路上,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税务人也一定会临难不避、迎难而上、克难奋进,凝聚形成推动税收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国税务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在弘扬最美精神、汇聚最强力量中,奋力争创新时代税收现代化建设的新业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书写新的更美篇章!(根据记录整理)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责任编辑:张越 (010)61930078
我们作为纳税人,唯一可以直接可以影响我们收入的税种就是个税了。对于个税,你真的了解吗?
对于个税征收阶梯税率表,你了解多少?
个税征收阶梯税率表,指的就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从最低的3%,到最高的45%,一共有七级。我们在计算个税时,根据全年实际的应纳税所得额,到税率表中查找相应适用的税率即可。
比方说,你的全年应纳税所得额是40000。那么根据税率可知,计算个税时适用的税率是10%。
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如下:
其实个税的税率有很多个,这个其实只是其中之一。这个税率主要适用于,预扣预缴和年度汇缴清算解答。
我们在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时,使用的就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另外我们在年度汇缴清算阶段,计算综合所得的个税时,使用的也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年终奖对于个税计算的影响?
之所以年终奖优惠计税政策延续到2023年底的消息可以出圈,就是因为年终奖的计税方式不同,可以直接影响你的“钱袋子”!
其实年终奖,本来就属于工资薪金所得的一部分。由于个税改革的时候,年终奖有单独计税的优惠,所以就保持了下来。具体来说,现在年终奖的计税方式有两种:
1、单独计税
单独计算还是很好理解的,就是把年终奖作为单独的收入申报个税。具体的计算方式是,以年终奖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对照月度税率表进行计算。
年终奖应纳税额=年终奖×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比方虎虎,在2023年获得了48024的年终奖,选择单独申报个税。
年终奖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48024/12=4002。
对照月度税率表可知,适用的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是210。
应纳税额=48024*10%-210=4592.4。
虎虎实际可以拿到手的年终奖=48024-4592.4=43431.6。
在单独计税的情况下,对于个税的计算是没有影响的。毕竟,年终奖不管有是多少,都是独自计算个税的。
2、年终奖并入综合所得
在这样的情况下,年终奖需要并入综合所得一起计算个税。综合所得的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应纳税额=(含年终的综合收入-基本费用-附加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税率-速算扣除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纳税人的收入不同,就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年终奖到底应该,单独计税还是合并计算?
1、纳税人的收入低,平常不需要缴纳个税,合并计算更合适。
纳税人的收入低,在扣除基本费用和各项扣除以后,已经变成了负值。在这样的情况,肯定是年终奖并入综合所得计算个税更合适。
比方说,虎虎的综合所得是50000,年终奖是40000。为了计算简单,假设除了基本扣除,没有其他扣除的项目。
单独计算时,综合所得肯定不需要缴纳个税。毕竟50000小于60000。但是,年终奖肯定需要缴纳个税的。
单独计算时需要缴纳的个税=40000*10%-210=3790。
并入综合所得时,应纳税额=(50000+40000-60000)*3%=900。
节省税额=3790-900=2890。
纳税人的收入低,平常不需要缴纳个税,而存在年终奖的,合并计算更换算。毕竟,2890也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2、纳税人的收入高,平常需要缴纳个税,单独计算更划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况并入计算都划算。当纳税人的工资本来就高,如果并入计算反而会使纳税人需要缴纳的个税增加。
比方说,虎虎的综合所得是350000,年终奖是480000。为了计算简单,假设除了基本扣除,没有其他扣除的项目。
单独计算时:
综合所得应缴纳个税=(350000-60000)*20%-16920=41080。
年终奖应缴纳个税=480000*30%-4410=139590。
合计应纳个税=41080+139590=180670。
并入综合所得计算时:
应纳税额=(350000+480000-60000)*35%-85920=183580。
综合所得时需要多缴纳的税款=183580-180670=2910。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是单独计算更合适。
当然,我们如果不知道应该如何选择,可以把两种方式都算一下,看哪种方式计税方式合适,选择哪种计算方式即可。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虎说财税
日常一问:北大核心今天出版了吗?
答曰:未出版!
北大图书馆之前说要5月出版,现在到月底了,还没见动静。不过,已经有很多刊物公布了自己的入编情况,以下是部分刊物的收录情况,以及新版北核的增减变化情况。
2023年版的北大核心目录共收录有七大编74个学科类目的1990种刊物,具体的刊物情况请以最终出版的纸质目录为准。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23年版)
北大核心目录(第九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版)核心期刊表
排序
中文刊名
教育-思政-文学类
1
高校教育管理
2
中国高校科技
3
现代教育管理
4
教育科学研究
5
民族教育研究
6
大学教育科学
7
黑龙江高教研究
8
重庆高教研究
9
成人教育
10
教育理论与实践
11
当代教育论坛
12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3
研究生教育研究
14
教育与职业
15
职业技术教育
16
教育与经济
17
比较教育学报(原名:外国中小学教育)
18
学前教育研究
19
中小学管理
20
职教论坛
21
思想政治课教学
22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3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高中上旬)
24
党的文献
25
党政研究
26
阿拉伯世界研究
27
长白学刊
28
红旗文稿
29
心理学探新
30
中学语文教学
31
语文建设
32
外国语文
33
语言战略研究
34
长江文艺.原创
35
芙蓉
36
天涯
37
江南
38
当代教育科学
39
基础教育
40
中国教育学刊
影视-新闻-出版-图书馆类
1
电影评介
2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3
新闻爱好者
4
新闻与写作
5
青年记者
6
传媒
7
出版广角
8
出版科学
9
中国博物馆
10
情报杂志
11
图书馆
12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3
图学学报
14
情报科学
15
图书馆建设
16
图书情报知识
经济大类
1
商业经济与管理
2
商业经济研究
3
区域经济评论
4
工业技术经济
5
技术经济
6
生态经济
7
农业经济
8
农业经济与管理
9
财会通讯
10
财务与会计
11
财贸研究
12
价格理论与实践
13
会计之友
14
税务研究
15
国际税收
16
建筑经济
17
经济与管理评论
18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19
管理学刊
20
武汉金融
21
南方金融
22
旅游学刊
23
旅游科学
24
国际贸易问题
25
国际商务
26
资源开发与市场
农业-林业-畜牧业类
1
农药学学报
2
林业工程学报
3
世界林业研究
4
林产工业
5
林业经济
6
西部林业科学
7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8
农业考古
9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10
浙江农业学报
11
江苏农业科学
中州期刊联盟 从数据中读出温度
12
中国农机化学报
13
草地学报
14
中国草地学报
15
草业科学
16
草业学报
17
棉花学报
18
茶叶科学
19
中国瓜菜
20
中国果树
21
果树学报
22
中国南方果树
23
热带作物学报
24
种子
25
中国稻米
26
北方园艺
27
中国园林
28
食用菌学报
29
广西植物
30
植物保护
31
分子植物育种
32
中国植保导刊
33
中国畜牧杂志
34
中国畜牧兽医
35
畜牧兽医学报
前往 网站:中州期刊联盟 可阅读全文
自 8月14日《中国税务报》网络报触屏版推出以来,很多网络报用户表示,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看《中国税务报》很方便,阅读体验大大提升。
《中国税务报》网络报是中国税务报社为探索多平台数字化阅读而运营的网上电子刊物,于2023年底正式开通。为突出新闻的时效性和阅读的便捷性,网络报采用数字化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与纸质报同期出版发布,用户可在第一时间阅读原版原样的当期《中国税务报》,还可查询、检索《中国税务报》创刊以来的内容。
在《中国税务报》网络报开通九年之际,中国税务报社对网络报进行了改版。在坚持“原汁原味”阅读原则的基础上,新版网络报按照全新的报纸杂志化的设计理念,采用明快活泼的色彩搭配,保持原有的往期查询、版面导航、全文检索等功能不变,并简化了读者购买流程,支持网上订阅方式,方便读者订阅。
同时,新版网络报推出了符合移动阅读需求的触屏版,读者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www.ctaxnews.net.cn,就可随时随地阅读当天出版报纸的前4版。读者要阅读当天报纸的后4版,以及阅读往期报纸,需要订阅《中国税务报》网络报。
近期,有不少读者来电询问,如何订阅、使用《中国税务报》网络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中国税务报》网络报有两种订阅方式,一种是在线订阅,登录www.ctaxnews.net.cn网站,按提示在线购买;一种是购买《中国税务报》网络报阅读卡,激活后即可阅读《中国税务报》网络报。具体流程见图一:先完成用户注册,注册成功后激活阅读卡。
图一
用户每次阅读都需要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www.ctaxnews.net.cn,以及用户名和密码吗?没这么麻烦。用户打开《中国税务报》网络报后,可以在手机屏幕上添加《中国税务报》网络报快捷图标,实现点击即登录,具体操作见图二。
图二
来源:中国税务报新媒体
责任编辑:张越 (010)61930078
眼瞅着就到年底了
许多单位的财务部门异常忙碌
各种报销票据
五花八门的发票、真真假假
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分辨
也让会计们犯了难
有没有什么快速的方法
来检查发票的真伪呢?
当当当当
楚小布这就为大家支招~
增值税发票防伪措施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
1.防伪油墨颜色擦可变
(1)防伪效果
发票各联次左上方的发票代码使用防伪油墨印制,油墨印记在外力摩擦作用下可以发生颜色变化,产生红色擦痕(如下图所示)。
(2)鉴别方法
使用白纸摩擦票面的发票代码区域,在白纸表面以及发票代码的摩擦区域均会产生红色擦痕。
(二)增值税普通发票(折叠票)
1.防伪效果
增值税普通发票各联次左上方的发票代码及右上方的字符(№)使用灰变红防伪油墨印制,油墨印记在外力摩擦作用下可以发生颜色变化,产生红色擦痕。
2.鉴别方法
使用白纸摩擦票面的发票代码和字符(№)区域,在白纸表面以及发票代码和字符(№)的摩擦区域均会产生红色擦痕。(如下图所示)
(三)增值税普通发票(卷票)
1.防伪效果
增值税普通发票(卷票)税徽使用光变油墨印制,直视颜色为金属金色,斜视颜色为金属绿色,显示效果明显、清晰。
2.鉴别方法
增值税普通发票(卷票)税徽在目视观察下光学入射角分别为90度和30度时,呈不同颜色。(如下图所示)
随着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
查验发票真伪
不用像上述说的那样麻烦啦
12月25日
由湖北发布联合湖北省税务局
上线的便民服务新功能
发票查验
入驻“便民汇”啦
关注“湖北发布”微信公众号
一键查真伪
如何操作
楚小布这就来详解!
如何通过“湖北发布”公众号查验发票真伪?
步骤1:
关注“湖北发布”微信公众号
步骤2:
关注后在页面下方菜单栏中选择“便民服务”,在“便民服务”子菜单栏中选择“便民汇”,进入“发票查验”界面。
步骤3:
点开后,进入移动端-发票查验页面,根据提示,输入发票信息即可。
操作提示
(1)当日开具的发票最快可以在次日进行查验。
(2)如需查询、验证不在本省范围内的发票信息,请持发票原件至发票开具方税务机关或登录发票开具方税务机关的发票查验网站进行查验。
(3)每天每张发票可在线查询次数为5次,超过次数后请于次日再进行查验操作。
(4)本平台仅提供所查询发票票面信息的查验结果。如对查验结果有疑议,请持发票原件至当地税务机关进行鉴定。
特别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付款方取得发票后应及时核对发票开具内容是否真实、项目填写是否齐全、加盖的发票专用章是否与收款方一致。对于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纳税咨询服务,可拨打12366。
来源:湖北发布
提要
☞当下财政发力的必要性已无需讨论,但要看到真正的财政发力,还需解决三个核心矛盾:
(1)经济下行往往伴随财政减收,这种背景下如何确保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的政策能够顺利落地,特别是让中小企业有更好的获得感?
(2)如果缺乏充分的赤字融资,那么减收压力叠加资金结余不足,如何保证适当的支出强度?
(3)在基建融资的前门没有充分打开的情况下,作为基建投资主力的地方政府如何兼顾“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和“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在财政政策的工具箱里,赤字管理才是更主要的逆周期调节工具。除了研究如何更好减税、更好使用专项债,更应把财政前门开的更大一些,更好利用政府信用在融资层面的优势,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效率,真正发挥中央政府在稳增长中的核心作用。
—— 朱鹤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部副主任、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盛中明 中国金融四十人研究院青年研究员
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冲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宏观政策的主基调。当前,货币政策率先做出调整,但市场更期待接下来的财政政策发力。
市场之所以对财政发力抱有普遍的积极预期,主要来自三句关键的政策表述,分别是“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和“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换言之,这三句政策表述就是市场对财政发力的一般性定义,或者说可验证的预期。
我们认为,当下财政发力的必要性已无需讨论,但要在上述三方面看到真正的财政发力,还需解决三个核心矛盾。
(1)经济下行往往伴随财政减收,这种背景下如何确保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的政策能够顺利落地,特别是让中小企业有更好的获得感?
(2)如果缺乏充分的赤字融资,那么减收压力叠加资金结余不足,如何保证适当的支出强度?
(3)在基建融资的前门没有充分打开的情况下,作为基建投资主力的地方政府如何兼顾“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和“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下行期,综合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应有之义。在财政政策的工具箱里,减税更多是结构性政策,财政赤字才是更主要的逆周期调节工具。财政赤字不是洪水猛兽。财政赤字是国家平抑经济周期的重要工具。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完全有能力承担与自身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财政赤字安排。相比于政策表态,市场更希望看到的是能落地、可执行、有强度的财政政策。这也是扭转市场预期的关键。
核心矛盾一:减收压力下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如何实现?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减税降费规模一万亿元,近期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但是,2023年面临比较明确的经济下行压力,财政减收压力也会更大。减收压力下如何实现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是财政发力面临的第一个核心矛盾。
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叠加房地产业等关键行业和领域进入长周期调整阶段,财政减收已基本是难以逆转的趋势,这意味着减税降费的潜在空间已经被压缩在很小的范围内。政府收入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财力基础,与经济表现呈现同周期变化。疫情之前的数年里,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叠加连续几轮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财政减收已基本是难以逆转的趋势。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为3.8%,是自1987年以来的最低增速;税收增速仅为1%,已接近零增长。2023年,疫情冲击叠加减税降费需求,财政减收压力更加凸显,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降3.9%、税收收入降2.3%。
2023年财政收入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基数效应和价格效应,难以持续。如图所示,我国财政收入增速与ppi有比较明显的正相关性。这是因为我国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经济交流中的流转额是主要税基,大宗商品涨价对税收收入高增有很高的贡献度。这是2023年推动财政收入高增长的关键因素。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趋于平稳,2023年9月份税收月同比增速已转负,11月降至-11.2%,12月继续降至-16.1%。换言之,2023年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阶段或许已经结束,接下来还是会回到平稳低速增长的长期趋势。
图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ppi走势(%)
数据来源:wind
房地产行业下行的可能将带来更大的减收压力,因为房地产行业税收贡献度远高于gdp贡献度。2011—2023年,房地产业税收收入从8666亿元增长至2502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5%,占总税收收入的比重从9.7%增长至16.2%¹,远高于其7.3%的gdp占比。房地产行业创造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额分别占全国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11.5%和16.7%,均高于房地产业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与此同时,2023年全国有88.9%的土地增值税、63.4%的契税和27.6%的房产税来自房地产业,这些税种对房地产业依赖度较高。营改增以来,房地产行业的税收负担率基本在37%左右,即每一百元的房地产业增加值,就要贡献37元的税收收入。土地出让收入方面,根据可获取的数据,2023年房地产用地出让收入已占全部土地出让收入的91.8%²。按此比例和房地产行业的历史税负水平估计,2023年房地产相关的财政收入(税+土地收入)占到政府财力(一般公共与政府性基金预算合计)的比例超过35%。
因此,房地产行业的增速下调或者可能出现的负增长,将带来较大的政府减收压力。2023年7月以后,房地产相关税种收入月同比增速基本均已转负(图2),8-11月,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7.5%、-11.2%、-13.1%、-9.9%。
图2:房地产相关税种收入月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
另一方面,减税降费的效果存在边际递减趋势,且现有税制结构下中小企业的获得感相对较低,不宜将“更大力度减税降费”简单理解为“全面大规模减税降费”。“十三五”,我国减税降费超7.6万亿元,规模空前,有效地降低了市场主体的经营负担,释放了市场活力。减税降费更多是一种结构性政策,且从数据来看减税降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这里以历年剔除土地出让收入的前两本预算收入之和作为基数,计算历年减税降费的幅度,与经济增速比较(图3),减税降费幅度从2023年的3.5%升至了2023年的11.9%,但经济增速却从6.9%下降到了2.2%。即使不考虑2023年的特殊情况,假定当年增速与2023年一致为6.1%,也能够明显看到减税降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十分显著。
图3:减税降费幅度与经济增速(%)
数据来源:wind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现有的税制结构以间接税为主,大规模的减税降费事实上更有利于贡献更多流转额的上游大型企业,而最需要减轻负担的中小企业得到的实惠反而相对较小。以增值税为例,理论上,增值税特有的抵扣链使得没有议价能力的下游中小企业很难得到减税的全部收益,因为并非所有企业在税率下降时都能保持含税价格不变进而行业自身完全享受减税带来的效益,这取决于行业的议价能力,或者说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随着增值税税率的下降,议价能力不足的企业往往被动地倾向于降价以保持市场份额。数据上,2023年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降费合计2823万亿,仅占到当年2.36万亿减税降费总额度的11%。
基于上述分析,关于“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或许有一种更合理的解释,即“更大力度”指向的应该是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性的同时,通过结构性安排提高减税降费的效能,提高税收征收的间接性、透明度和连续性,稳定企业预期,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减税降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但也要认识到法定的税收收入是政府收入最稳定、规范的来源。为了保障政府职能履行的顺畅程度,避免地方政府层出不穷地间接获取可支配收入的行为,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应注重在保持税收稳定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效能。特别是考虑到基层政府正面临非常严峻的收支压力,此时大力推进减税就难免会出现变相征收、提前征收等损害企业利益和国家形象的个别行为和现象。
核心矛盾二:减收叠加资金结余不足,如何保证适当的支出强度?
无论减税降费以何种形式实现,财政减收几成定局。那么在没有充分赤字融资支持的情况下,根据“以收定支”的预算原则,接下来应如何保证适当的支出强度?这是财政发力面临的第二个核心矛盾。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究竟多大规模的财政支出才“适当”?这显然要与稳增长的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参照目前市场的一致预期,我们假定2023年gdp的实际增速目标是5.5%,这意味着财政支出对应的政府消费支出增速不能低于5.5%,否则就会对gdp增速形成拖累。
我们首先明确财政支出增速和gdp核算中政府消费支出增速的数量关系,然后倒推出为达到5.5%的政府消费支出增速需要多少财政支出增速。在支出法gdp中,政府支出意味着对公务人员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和商品的购买,也可视为消费的一部分,计入gdp。通过价格平减后,可以发现支出法gdp中的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间有较为固定的关系(图4)。
根据我们计算出的数量关系可知,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名义增速需达到7.3%,才能实现政府消费支出5.5%的实际增速。
如果进一步考虑到居民部门消费支出对gdp形成的拖累,政府消费要想弥补来自居民部门的消费支出缺口,对应的一般公共预算名义增速或达到15%。
图4:政府最终消费支出间的关系
数据来源:wind
进一步,我们假定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疫情前的2023年一致,为3.8%。考虑到潜在的减收压力,这已经是较为乐观的估计。在这样的收入增速下,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7.3%和15.6%分别对应着5.42万亿和7.46万亿的支出缺口。如果把2023年当做极端情形的代表,那么当年支出缺口也仅比2023年增加了30%,这或许就是支出缺口增速的上限。而2023年财政支出缺口是43800亿元,按照最高增加30%计算,2023年的支出缺口的上限则在5.7万亿元,对应了8.3%的财政支出增速。
综上,给定5.5%的gdp实际增速目标,一般公共预算的支出增速不能低于7.3%,对应的收支缺口是5.4万亿元,否则就可能对gdp目标形成拖累。即使财政继续发力,其增速上限很可能也不会高于8.3%,对应的财政收支缺口是5.7万亿元。
图5:一般公共预算实际收支缺口
注:2023年三个预估值分别对应7.3%、10.1%和15.6%的支出增速
数据来源:财政部、自行估算
弥补收支缺口有两个主要方法,一是上一年的财政转结余资金调入,二是当年的财政赤字。有一种观点认为,2023年政府预算安排的资金尚有不少盈余,可以作为预算盈余支持2023年的财政支出。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高估了当前的财政盈余。在预算执行报告里,政府性基金预算所谓的“支出”并不包括调出资金。以2023年为例,仅从支出和收入端看,政府性基金的实际收支差比预算多了2.5万亿元,但事实上由于从政府性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资金并不体现为支出,而2023年这部分调入约2万亿,比预算多了1.7万亿。这意味着所谓的2.5万亿的“结余”中,大部分资金已经调入了一般公共预算使用,并未实际形成结余。因此,要确保7.3%的基准财政支出增速,这部分对应的财政收支缺口将主要依靠赤字融资来实现,对应的赤字率约5%。
核心矛盾三:地方政府如何兼顾“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和“适度超前基建”的双重任务
2023年12月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强调要“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而根据已有的测算:超六成的基建资金是地方国企(主要是城投公司)自行筹措,且城投公司主营的市政及相关投资是基建投资的最大组成部分,是近年拖累基建投资的主要原因。
地方平台公司的行为则与地方隐性债务化解的导向密切相关。市政投资乃至基建的放缓是减收压力和债务风险制约下政府平台公司投资意愿的结果。地方政府如何兼顾“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和“适度超前基建”的双重任务,这是接下来财政发力面临的第三个核心矛盾。
具体来说,基建低迷的重要表现是市政投资的放缓,市政投资主要由地方国企或者说地方平台公司主导。而地方平台公司的行为则与地方隐性债务化解的导向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具有复杂性,在隐债风险化解过程中,债务风险已经较为突出的地区似乎希望暂时区分新旧债务资金,优先解决隐债问题。所以,市政投资乃至基建的放缓是减收压力和债务风险制约下政府平台公司投资意愿的结果。在预算内,市政工程、景区建设这类非必要支出在支出压降时自然首当其冲。财政预算之外,大量的市政工程本就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责推进,在政策着力化解地方政府隐债风险、监管严格限制融资平台融资渠道的形势下,以市政工程、景区建设为主体的公共设施管理业也就成为了低迷基建投资的最大拖累项。
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的要求下,要适度超前基建建设就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化解隐性债务与地方政府新增债务支持基建如何互相独立,不互相干扰。显然,当前政策的初衷是探寻一种更可持续的基建融资模式,摆脱过去靠融资平台获得资金做基建的高风险模式。但在基层政府的实际工作中,承担化解隐性债务任务和承担基建项目融资任务的往往是同一批工作人员,且化债的工作压力显然超过了稳基建的工作任务。可以想象,短期内要找到更好融资模式的难度非常大,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在继续借钱和停止借钱中二选一,而后者或许是地方政府的普遍选项。
二是如何提高专项债的使用效率,更好发挥专项债在稳基建中的作用。现行的专项债管理制度下,专项债难以形成地方可支配财力,使用效率低。专项债管理制度的初衷十分良好,但要求项目收益可覆盖本息,又有绩效评价要求。实际上,能满足要求的项目十分稀少,约束了资金的正常使用。项目质量、先天性缺陷、形势变化等因素导致无法以收益偿还,最终还需一般公共预算兜底。因此,要提高专项债使用效率,就要及时为专项债松绑,只在用途而非现金流上做规定,才有可能真正发挥稳基建的作用。
提高赤字率是财政发力的最好方式
经济下行期,综合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应有之义。在财政政策的工具箱里,减税更多是结构性政策,赤字管理才是更主要的逆周期调节工具。除了研究如何更好减税、更好使用专项债,更应把财政前门开的更大一些,更好利用政府信用在融资层面的优势,提高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效率,真正发挥中央政府在稳增长中的核心作用。
财政赤字不是洪水猛兽。预算赤字管理是国家平抑经济周期的重要方式。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完全有能力承担与自身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财政赤字安排。相比于政策表态,市场更希望看到的是能落地、可执行、有强度的财政政策。这也是扭转市场预期的关键。
【注释】
1、税收占比计算中,分子的绝对值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税务年鉴》(更新至2023年数据),分母绝对值源于财政部公布的财政决算,下同。
2、计算中: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
(2)关于房地产用地出让收入数据来源的特别说明。房地产土地出让面积与成交价款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发布的《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数据,其中有各种用途的土地出让面积与成交价款,加总的土地成交价款与历年政府性基金中的土地出让收入差异较小、基本吻合,所以此处测算房地产用途的土地出让收入对总体的贡献度时,采用此来源数据。二是国家统计局月度统计的房地产开发投资项下的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这部分由房企在统计体系中通过直报系统填报而来,由于口径的差异,这部分数据与财政系统收取的土地出让数据差异较大。
“六一”儿童节来临前夕,红河县税务局的“大朋友们”联合红河县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开展了“与税童行迎端午,童心向税赛龙舟”主题活动,寓教于乐,让小朋友们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走进税收、了解税收,从小树立起“努力学习税收知识,做好小小税法宣传员”的责任意识。
学“税”字
来自红河县税务局的工作人员担任小讲师,为小朋友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税”课,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税收的种子。课堂上,税务小讲师通过动漫短视频、ppt、图片展示等趣味形式,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税”字的起源、演变、作用以及照片背后隐藏着的税收趣味小故事。小朋友惊叹道:“原来最喜欢的动画片里都包含着税收知识,真的太酷了!”
识税徽
税务小讲师结合身穿的制服、肩章、胸牌向小朋友们介绍税徽的象征:肩徽颜色为黄白相间,取意税收有如“真金白银”;麦穗和齿轮寓意税收来源于经济发展,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图案四周呈圆形周转状,寓意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通过详细讲解,让小朋友们对税务标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话习俗
当“六一”儿童节“撞上端午节,小讲师还为同学们讲述了端午的由来,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并向小朋友们介绍端午的习俗不止是吃粽子还有挂艾叶、包香囊、系彩绳、赛龙舟等,并带着小朋友开展了端午趣味活动。
五月五,过端午
划龙舟,敲锣鼓
一二三四五,你划龙舟我打鼓
听说端午节有划龙舟的习俗
可是没有水怎么划龙舟呢
那就来一场“陆上赛龙舟”比赛吧
税务局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们一起划龙舟
大家热情高涨
随着鼓声和“加油”声响起
龙舟上的小朋友们同心协力
“与税童行”号、“税月童心”号、“童话税收”号
奋力向终点冲去
端午节素来有挂艾叶插菖蒲的传统
小朋友们获得了盛满艾叶的五彩香囊
这个端午节真有趣
快用画笔记录下来
通过“识‘税’事、话习俗”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快乐学税法,在体会端午节所蕴含的浓浓情意的同时在心中种下“税”的启蒙种子,加深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
来源:红河县税务局、罗桂云
我们已经为您整理成了电子版文档
如果你觉得这份资料对您有帮助
希望获取完整资料参考学习,可以看文末
目录
申报纳税的网上流程
具体的报税流程
企业报税流程
个人所得税报税流程
增值税纳税申报流程等
网上纳税申报流程和流程图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整理分享的网上纳税申报流程和流程图,里面包含了各种税务如何进行网上纳税申报的流程和流程图,这是财务人员必须会的技能之一,文章里面对每个环节都有很详细的说明和讲解,每个步骤都很详细,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在纳税申报上,提高工作效率。
因为网上纳税申报的流程和流程图此内容比较多,我这里也只给大家展示了部分内容。有需要完整电子版的财务人员,我可以分享给大家。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帮助到大家。
“没想到弹指一挥间,已经持证上岗35年了。”这是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广东潮州经济开发区税务局的林建宁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上发的一句话。
提起税务检查证,税务老兵林建宁如数家珍,从年代感满满的红黄臂章,到陈旧泛黄的“小红本”……带着浓郁时代印记的一张张证件,不仅承载着悠悠税月的美好记忆,更与他共同见证了税收执法规范化的发展历程。
臂上章闪耀税法光芒
1979年,正值改革开放起步阶段,经济回暖,流动商贩开始活跃在潮州各大农贸市场,向市民售卖鱼肉菜等各类生鲜产品,也为税务部门提供了分散的零星税源。
同年,18岁的林建宁初入税门,在当时潮州中心镇区的农贸市场驻点,负责商品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前身)的征收工作。每天早上天还没亮,他和所里的同事就背起了书包,手持一大叠税票,来到市场向商贩宣传商品税知识,并细心测算商贩售出的产品数量,依据税率计征其应缴的商品税。让林建宁苦恼的是,当时社会大众对税收工作的性质和意义“一知半解”,商贩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时常出现,为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和阻力。
1984年,第一代税务检查证和税务制服应运而生。红底黄字的菱形胶质臂章,正面印有“广东省税务局检查证”的字样和证件编号,别在崭新的制服上,显得格外亮眼。林建宁第一次穿上税务制服,佩戴税务检查证,难掩内心的喜悦和自豪,迫不及待地拍下一张个人照片并珍藏起来,时时勉励自己牢记税收工作的使命。
让林建宁惊喜的是,那几年,有了税务检查证和税务制服的“赋能”,税收工作的公信力和震慑力明显提升,老百姓对税收工作的理解和信任更足了,税收征管和执法工作开展也更顺利了。“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张证可是当时主打的‘税收宣传明星产品’啊。”林建宁打趣地说道。
“持证上岗”成执法标配
“您好,我们是潮州市税务局执法人员……”1992年4月,在潮州市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检查股工作的林建宁与同事一同到市区某日用品化工厂开展执法工作,第一时间向纳税人展示手中的“小红本”亮明身份。
这一“小红本”正是当时新鲜出炉的“升级版”税务检查证。翻开这本红色胶质小本子,一张年代感十足的黑白照片映入眼帘,税务人员的姓名、发证机关、发证日期和证件编号等信息一应俱全。
同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首次明确税务检查证是税务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的法定专用凭证,同时规范了证件使用办法,要求税务机关派出的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并有责任为被检查人保守秘密;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被检查人有权拒绝检查。自此,一身笔挺的税务制服、一本鲜红的税务检查证成了税务人员入户执法的标配。
2023年1月1日起,增添了二维码信息载体的全新税务检查证正式启用,纳税人接受税务检查时也能更加“理直气壮”了,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查验持证人的身份信息。从臂上章到手中证,税务检查证的版式历经更迭,依法治税的内涵不断完善,对纳税人权益的保障却始终如一。
“执法人员‘亮证’,既是执法必须履行的程序,也是代表国家执法的象征,不仅是对被执法对象的尊重,更是对违法者的震慑。”谈及对税务检查证意义的理解,林建宁有感而发。
税收执法日趋科学规范
进入21世纪,国家税务总局对税务检查证管理有了新规定,明确申领税务检查证的,应当经考试取得税务执法资格。与此同时,以往已取得税务检查证的税务人员要统一“回炉深造”,参加全国税收执法资格考试,林建宁就是其中的一员。
为了备考,40多岁的“税收老行家”收起这些年累积的一套套经验,重新拾起书本,每天晚上与当时正在上高中的女儿结伴在书房学习,钻研税收法规政策,确保每一项税收条款都熟记于心、融会贯通。在当年的考试中,他以扎实的税收执法知识储备重新取得了“持证上岗”的资格。从简单的“组织颁发”,到严谨的“考试申领”,税收执法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也有效推动了执法工作的进一步规范。
立足新时代,在依法治国理念的引领下,税收执法迎来崭新气象。自2023年起,广东税务系统在全省实施“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通过公示制度让执法更公开、透明,借助全过程记录减少纳税人对税务执法存在的疑虑、提高税务人员的法治意识,以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减少执法风险。强有力的税收执法“三项制度”不仅打造了阳光、规范、法治税务新格局,促进了征纳关系的和谐发展,更在“一张证”的基础上全面搭载了高效“制度引擎”,牵引着税收执法全速驶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30余年间,从证件承载信息、取得形式、使用规定层面的细微变化,到税收执法宏观层面的链式反应,小小税务检查证见证了税收执法规范化发展的点滴变化,更见证了林建宁等一代税务人在依法治税进程中笃行勇进的昂扬身姿。
联合发布: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税收研究所
毕马威企业咨询
前 言
以数字化形态开展税收征管工作是近年我国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建设的主要路径。迄今为止,我国税务机关已经做了大量的顶层规划和整体建设,但由于税收征管涉及到税企双方,因此在征管体系现代化目标实现道路上,还需要企业端的税务工作配合衔接,协同发展。
企业端的税务管理在“以数治税”的建设理念指导下,面临怎样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定位、如何发展?现阶段看,主要是缺乏体系化的研究和规划以及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总结。目前,企业端在业务实践中已遇到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更好地支持该领域的建设发展,自2023年开始,我们组织多方专家、学者开展了大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发展研究,结合当前经济环境和企业税务管理现状,共同探讨研究企业端税务管理数字化发展路径问题。报告就专项调研及各方专家的观点意见,综述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支持。
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深体改意见”)为数字化背景下中国智慧税务的建设描绘了蓝图。“深体改意见”中首要一条就是“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并明确提出了“以数治税”的概念。实际上,近年来我国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发展一直是以技术和数据应用为驱动,以“营改增”为契机,以“金税三期”为基础,以强化风险和数据管理为导向,目前已经基本建成了科技征管的基础能力。在新的探索历程上,税务机关将不断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继续强化科技驱动和数字化能力的关键地位,通过数字化、智能化驱动征管方式变革,从“报税”走向“算税”;通过数字化驱动税收征管流程的优化重塑,从“上网”走向“上云”;通过数字化实现征管效能提升,从“以票控税”走向“以数治税”。
我国的税收征管建设发展历程具有国际统一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税收征管3.0: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转型》报告中,就全球征管数字化的建设历程做了回顾,整体上与我国的发展历程较为一致。此外,该报告中描述的税收征管3.0阶段的形态,也与我国目前建设规划的安排方向一致,其中包括了关于数字身份管理、自动计税等技术应用,最终实现“协同遵从”的目标等。
我国的税收征管数字化建设,始终以服务纳税人为核心,以提高征管效率和纳税遵从水平为目标,在不断强化税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探索形成。而“以数治税”理念是税收征管的改革发展适应政府管理机制转变,充分利用科技能力,在业务和技术结合应用的全面实践中沉淀出来的。从“互联网+税收”、“信息管税”到“以数治税”、“智慧税务”的理念转变,是各级税务人员和相关领域专家过去十余年持续寻求发展、改革创新的成果。
“以数治税”的概念不仅体现在管理效能上,其在更大范围上能够概括中国税收管理数字化发展的路径和理念。即以数字化建设模式实现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其中“数”,即“数据”,体现了以数据应用为基础,充分利用领先的信息技术能力,支持和开展管理工作。“治”,即“治理”,其内涵包含以数据为基础谋求管理体制的创新,以及在业务管理之外,拓展更多以税收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追求。
“以数治税”理念下,我国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升级目标是大幅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降低征纳成本,充分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数字化的发展状况
税务机关关于税收征管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是以金税工程为基础,并配套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机制的全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
金税三期的建设成果
金税三期工程自2023年开始建设,整体目标是根据一体化原则,依托计算机信息网络,建立基于统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由总局和省局高度集中处理信息,覆盖所有税种、所有工作环节、国、地税局与有关部门联网协同运作。是包括征管业务、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决策支持等四大子系统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
金税三期工程最终建立了“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一个平台指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两级处理指依托统一的技术基础平台,逐步实现数据信息在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三个覆盖指应用内容逐步覆盖所有税种,覆盖所有工作环节,覆盖国、地税局与相关部门联网;四个系统指通过业务重组、优化和规范,逐步形成一个以征管业务系统为主,包括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和决策支持在内的四大应用系统软件。
金税三期建设的“核心征管平台”目标当前已经全面实现,税务机关通过金税三期平台覆盖全部业务,实现业务办理规范统一,税务管理规范制度化。以“核心征管平台为主线,延伸建设外部信息交换平台”为标准,构建起全国统一的外部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交换通道,形成以涉税信息的采集、整理、应用为主线的管理体系,为强化税源管理提供外部信息保障;提升“管理决策平台”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对企业纳税风险的数字化核查,以及对税务机关内部在办理征管、评估、稽查业务的渎职、滥用职权等违法、违规的管理。此外,还包括纳税服务平台、行政管理系统,共形成五大功能平台。
依托金税三期的建设成果,在国、地税合并税务机关组织体系改革支撑下,结合“放管服”大背景下的一系列工作安排,税务机关形成了风险管税、数据管税的整体能力。
金税四期的建设前景
金税三期工程之后,伴随“深体改意见”的发布,税制改革发展进入下一阶段,金税工程亦作为整体基础开展新一期“金税四期”的规划建设。
“金税四期”是征管体系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迈向智能化管理开展的技术层面基础设施建设。金税四期建设以发票全面电子化为突破口和先行安排,同时深化大数据和智能化应用等,建立一体化电子税务局。
一是“全电发票”首推,充分发挥其在交易中的“黏合剂”作用。
现阶段,以“全电发票”为引领的发票全面电子化建设正在积极推进。税务部门以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为依托,开展“全电发票”试点。24小时在线免费为纳税人提供电子发票申领、开具、交付、查验等服务,实现了“开业即开票”便利纳税人的举措。在上海、广东、内蒙古三省开展整体开票、受票试点之后,又分批分次扩展受票试点地区,目前受票试点已覆盖全国所有区域范围。“全电发票”全面试点工作,突出了整体创新管理理念和应用便利性,备受行业瞩目。
“全电发票”畅通了信息的交换和流动。不仅便于税务机关征管实现大数据级的交易管理,同时能够助力企业借助大数据分析、统计,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便于纳税人和消费者进行交易,充分体现电子发票的黏合作用。
长期看来,全电发票将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契机,探索建立以增值税监管账户为核心的增值税管理新机制。在这一机制下,纳税人开票成功后,可能会采取系统自动发出指令,将发票对应税款立即划入监管账户予以冻结,从而改变税务部门在不法分子后面追着跑的被动局面,实现由“管票”向“管税”的根本性转变。
二是发力“精准监管”,保证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强化对偷逃税费的打击力度。
金税四期将结合《深化体制改革意见》的相关要求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全方位提高监管精度。一是税务机关通过金税四期将大力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以“纳税信用+税收遵从风险管理”为基础开展新型监管;
二是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依托税务网络可信身份体系对发票开具、使用等进行全环节即时验证和监控,实现对虚开骗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惩处,从事后打击向事前、事中精准防范转变。
三是充分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多元数据汇聚功能,精准有效打击“假企业”虚开发票、“假出口”骗取退税、“假申报”骗取税费优惠等行为,保障国家税收安全。
四是建立健全纳税缴费信用评价制度;
五是实行纳税人、缴费人动态信用等级分类和智能化风险监管,更加高效快捷地对发票情况进行更新扫描。总体而言,金税四期将以最严格的标准防范逃避税,又将最大限度避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金税工程的外部数据交换功能助力“精准监管”。一是利用大数据对逃、避税问题多发的行业、地区和人群,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二是要强化预防性制度建设,加大依法防控和监督检查力度,对隐瞒收入、虚列成本、转移利润以及利用“税收洼地”、“阴阳合同”和关联交易等逃、避税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三是通过金税四期的精准画像功能,对企业进行精准定位。根据精准画像的结果对合规企业里的虚假企业、异常企业、高危企业进行整顿、治理,从而保证税收优惠政策如“应抵尽抵”,出口退税、留抵退税,应退尽退的准确与合规。
税收征管数字化与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的关系
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是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的重要一环,亦是中国智慧税务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税收征管是征纳双方的协同工作
税收是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再分配,在各类企业的税收制度安排落实中,都存在税务机关和企业纳税之间的协同关系。税金的产生源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税金缴纳的比例和流程需要通过具体的政策规范进行确定,随后经税务机关最终计算缴纳入库,在此过程中需要全面贯穿税企双方的协同活动。
税收征管工作涉及税企双方。政策层面,由税务机关公布政策,企业纳税人收到整理并学习理解。征管落实层面,由税务机关建设一系列管理平台,提供软、硬件规范与执行要求。具体来说,税务机关公布申报表格式,指定报送规范,设置电子税务局并指导纳税人填报;企业纳税人则为开具发票、计算税金、填写申报表投入资源。可以说税收征管活动,本质上就是由税企之间的各种互动构成的。
税收征管体制的发展,无论是传统模式还是数字化模式都需要企业端不断地进行建设与完善。
税务机关的数字化建设促进企业税务管理数字化的发展
整体而言,税务机关的数字化建设已经从许多方面,促进了企业税务管理的数字化发展。
一是在发票管理、电子税务局等征管措施的升级和完善层面。
随着金税三期建设,增值税一体化管理平台不断升级,纳税人的发票查验、勾选认证等各项操作逐步转变为以线上化、数字化为主,企业端也相应地配套升级了围绕发票开具、进项发票收取等方面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二是在企业管理层面。
税务机关通过风险管理建议、风险预警提醒等方式,引导和帮助企业更好地规范税务管理,降低税务风险。在大型企业个性化服务方面,提供“高端、定制、专属”服务,与大企业签订《税收遵从协议》,引导企业加强税务风险内控;签订《个性化纳税服务备忘录》,提供税企高层互访、专题业务交流、涉税诉求快速响应、协调解决涉税争议、新政策适用性解读等系列个性化定制服务;与大企业合作研发“税务内控风险防御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在共建企业涉税内控系统方面进行新尝试。
三是在数据技术应用层面。
税务机关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对注册(注销)登记、经营情况、业务真实性、票据资金合规性等内容实行多维度、全周期管理,并同步对企业进行信息的共享和全过程的监管;征纳双方加强征管数据交换,结合行业情况和企业特点,税务机关帮助企业梳理内控指标、征管指标、税源指标,以降低双方的法律风险与遵从成本,同时明确双方交换信息的权利与义务,有助于缓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以互补优势信息拓展合作空间。这类数据协同建设既有助于税务机关提升管理水平,又能使企业增强对与数据管税的理解和认识,逐步基于自身数据情况加强内部的管理。
企业的税务管理数字化支持现代化税收管理体制的完善
企业端的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不仅为企业自身提供价值贡献,对于促进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等多方面也有关键作用。
一是促进征管效率提升。
企业端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必然能够实现自身税务管理效率的提升,企业端税务处理的流程是税收征管大流程中的组成部分。企业端管理效率的提升,整体提高的是自身遵从水平,具体体现在执行层面,比如提高计算税款的效率,提高整体合规的水平,提高后续管理的完善度等等。在“放管服”的大背景下,企业自身管理的完备程度对于税金的缴纳、自身的管理以及监管的应对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但从整体来看,企业自身税务管理程度越高,其在执行层面也会变得更快、更准确、更全面。
二是促进“报税”向“算税”的转变。
企业端税务管理数字化建设需要实现纳税规则的系统化、内置化管理。特别是智慧税务的建设规划中提出,通过数字化实现从“报税”向“算税”的转变,其实就是进一步将税务规则前置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而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企业自身具有成熟的数字化税务管理能力。同时,企业端税务管理的数字化水平越高,承载规则前置,也会反过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三是促进税收政策执行效率的提升。
企业端税务数字化建设将整体扩展企业税务管理的传统能力,基于数字化管理对于数据应用的全面性、高效率等特征,以及信息系统的计算能力,企业能够在执行政策的同时开展更多深度的分析和预测。无论是从快速执行政策,还是从加强对政策的评估和测算,这两方面都将促进企业更快、更充分的执行政策,从而缩短政策反馈的时间。此外,税收政策同步发挥着对国民经济的政策调节作用,政策反馈更加积极快捷,将有助于制定出更为灵活、更能发挥效果的税收政策。
贾俊远
企业税务数字化与管理咨询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近年税务机关在数字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智慧税务’的建设目标逐步清晰,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成效。税收征管体制由征纳双方共同执行实践,企业不仅是税收征管的对象,企业端税务管理的数字化发展也是现代化税收制度的有机构成部分。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2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毕马威国际”)相关联。毕马威国际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税收事业是中国***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党百年来,党领导下的税收事业扬帆远航、行稳致远,助力社会经济发展成效明显。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回顾税收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可以从历史维度、实践维度、价值维度、发展维度、文化维度五个方面来学习领悟党领导下的税收改革发展历史。
从历史维度看:
税收的政治属性始终如一
百年来,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中,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税收政策、措施和主张,对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领导始终如一贯穿税收改革发展全过程,税收体现了鲜明的政治属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税收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税收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树牢税务机关是政治机关意识,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税收工作全过程和事业发展各方面,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认真对标对表,及时校正偏差,把对党忠诚根植于心、践之于行。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税收改革发展,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严的主基调,深化税务系统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着力构建税务系统“六位一体”全面从严治党新格局。
从实践维度看:
税收治理理念的演进一脉相承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治国方略深刻影响着税收治理理念的演进。
从最初的财力保障理念,到后来的收入工具理念、经济税收理念、税收法治理念,再到如今的税收治理理念,税收治理理念的变化,是党领导下的税收改革发展思路、方向和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党对税收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重要判断,税收制度体制由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跃升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始终围绕和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持续不断地深化改革完善。从2023年中办、国办发布《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推进国税地税“合作”,到2023年中办、国办发布《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实施国税地税“合并”,再到2023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推动税收征管“合成”式变革,一以贯之地遵循治理理念,蹄疾步稳地推进以新“六大体系”和“六大能力”为标志的税收治理现代化建设。
税收治理理念的演进发展与“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使命一脉相承,体现了党领导下的税收工作始终与党的各项事业同行、与时代同步,与国家改革发展进程和关键节点相互契合、同频共振。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税收治理理念,整体性、集成式提升税收治理效能,充分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必须高质量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公平正义、改善民生等方面更好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联系湖北的实际,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更好发挥税费政策引导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助力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支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快速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税务力量。
从价值维度看:
税收厚植人民情怀一以贯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于中国***百年历史发展进程。党领导下的税收改革发展价值追求,同样始终坚持人民立场。
从纳税服务来看,199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案,将“优化服务”作为基础性工作写入新的征管模式之中。2001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次将纳税服务确定为税务机关的法定职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纳税服务持续改进优化,注重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新服务方式,大幅提高办税便利程度,增强办税体验,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2023年,税务部门积极担当作为,发挥职能作用,统筹做好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力服务“六稳”“六保”大局,尽心竭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彰显了税收心系民生冷暖的为民情怀。
在新发展阶段,税务部门要始终站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厚植为民情怀,不断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依法依规征税收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折不扣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保护纳税人缴费人合法权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小切口”解决好纳税人缴费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践行初心使命;切实精简涉税资料、简化办税流程,持续推出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不断增强纳税人缴费人信任感、获得感和认同感。
从发展维度看:
税收创新底色从未改变
党领导下的税收改革发展史是一部探索不止的创新史。回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没有任何经验和先例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党领导下的税收工作者勇于开拓创新,创建了红色政权的税收管理体系。新中国建立后,探索建立税制体系和征管组织制度,奠定了税收事业发展根基。改革开放为税收发展创造了广阔的舞台,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初步构建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税制框架,党成功领导了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税制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统筹推进,一项又一项改革,一场又一场硬仗,为税收事业发展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税收改革发展是一场接力赛,必须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当前,要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加快建设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的智慧税务,持续深化税收领域“放管服”改革,统筹做好组织税费收入和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工作,更好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从文化维度看:
税务文化根植实践薪火相传
税收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力量支撑。红船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也给税务文化提供了赖以生存发展的肥沃土壤。
在党领导下的税收改革发展历程中,税务文化薪火相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部队开拔到哪里,税收工作就发展到哪里,税收工作者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前仆后继,用不屈的信仰和满腔的热血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税收之魂。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甚至不惜命的大无畏精神,在2023年大战大考中向险而行、战疫战洪的税务人身上得到生动的再现。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税务文化在深厚的文化积累和火热的税收实践中不断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的中国税务精神,充分反映了税务干部的共同价值取向和忠实践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神圣使命的精神追求。
近年来,税务部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国税务精神,强化税务职业道德建设,深化税务精神文明建设,为高质量推进新发展阶段税收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撑、道德滋养和文化保证。新发展阶段,要进一步加强建设法治文化,持续深化廉政文化,探索推广服务文化,更好发挥税务文化的导向、凝聚、自律和激励作用,厚植想干事有机会、能干事有舞台、干成事有地位、干部队伍有活力的良好氛围,倾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税务铁军,努力在新的税收改革发展征程上创造新业绩、新辉煌。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胡立升)
如何处理这些网络司法拍卖涉税问题?
2023年11月15日 中国税务报 版次:07 作者:赵优优 薛晶晶
核心观点
●完善司法拍卖涉税制度
●建立税务机关与法院的沟通协作机制
●制定税务机关参与司法拍卖分配的程序规则
近年来,在民事案件强制执行程序中,网络司法拍卖屡见不鲜。网络司法拍卖,是指人民法院依法通过互联网拍卖平台,以网络电子竞价方式公开处置债务人财产的行为,可以以最大化交易价格将标的物变现,清偿债权人债权。从实践来看,该举措在促进民事案件执行、保障债务人和债权人利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网络司法拍卖量增加,网络司法拍卖涉税争议越来越多,亟待妥善解决。
网络司法拍卖环节的涉税问题
笔者梳理近年来发生的网络司法拍卖案件,发现其中反映的涉税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拍卖公告的买方“包税”条款带来涉税风险。
拍卖不动产,关于谁是纳税义务人、税率多少、计税依据是什么、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等,我国税收法律法规都已作出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6〕18号)第三十条进一步明确:“因网络司法拍卖本身形成的税费,应当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由相应主体承担;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法律原则和案件实际情况确定税费承担的相关主体、数额。”但在此司法解释出台前及以后,司法拍卖公告中不时出现“司法拍卖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税费均由买受人承担”这样的买方“包税”条款。
究其原因,在司法实践中,一些被执行人不具备履行债务能力,不能及时按照法律规定缴纳自己应承担的税款,导致买受人履行自己的法定纳税义务后,因被执行人欠税而无法办理拍卖取得不动产的过户手续,买方“包税”条款可保障拍卖执行。
为防止税款流失,我国在不动产税收征管体系中确立了“先税后证”制度,即先缴纳税款,才能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具体来说,在不动产买卖过程中,出卖人和买受人需要各自缴清应缴税款,由当地税务机关出具完税证明,买受人才能到不动产登记部门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
但法院拍卖公告“包税”条款引发了涉税争议。首先,由买受人代替被执行人缴纳税费,税务机关为其开具的完税凭证上注明的纳税人是被执行人,有关支出买受人无法进行所得税税前扣除。其次,买受人有权要求被执行人为其开具增值税发票,但被执行人往往处于非正常经营状态,无法提供发票。那么,买受人是否可以作为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的适格主体,税务机关能否受理买受人的有关申请,都值得商榷。
二是基层在落实“先税后证”制度过程中存在难以准确把握之处。
笔者在工作中了解到,一些基层税务人员对“凭完税证明办理不动产产权变更登记”规定中的完税事项把握不准,不知道“先税”是指司法拍卖交易环节产生的税收,还是包括被执行不动产的往期欠税、被执行人的往期欠税。现实中,不少地方不动产登记管理部门要求买受人提供的完税证明不只是买受人应承担的契税,还包括被执行人应承担的税收甚至被执行人的所有欠税。这给买受人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难以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也给税务人员带来了执法风险。
三是信息不畅影响税收优先权落实。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应当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纳税人欠缴税款,同时又被行政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该法条明确规定了税收优先权。现实中,由于税务机关依职权只能调查与纳税人经营收入有关的账簿、报表及有关单据等,调查取证的范围、追缴税款的执行力度远不如法院。尽管多地已制定协税护税制度,但不少税务机关与法院之间并没有建立司法拍卖财产信息沟通交流机制,法院一般在完成拍卖被执行人不动产的程序后,就将所得收入划转到申请执行人的账户,税务机关事后发现时已经不能参与债权分配,影响税收优先权的落实。此外,在被执行人资不抵债的情况下,税收债权在民事强制执行中的顺位没有统一规定(破产企业除外),当税收优先权与其他债权优先权存在冲突时,法院如何抉择,也是问题。
可以从三个层面促进问题解决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层面推进问题解决。
其一,加快推进税收立法,完善司法拍卖涉税制度。
首先,加快制定与网络司法拍卖涉税行为有关的规范性文件,总结实践中发生的各种涉税争议,制定统一的解决争议规范,特别明确税务机关征税、纳税人缴税、法院协税护税的行为规范,使税务机关和法院在处理网络司法拍卖涉税事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法院在制定拍卖公告时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设定涉税条款,不能要求买方“包税”。再次,对“先税后证”制度中“先税”的范围予以明确,将其范围限定到仅指司法拍卖交易环节产生的税收,保障买受人的合法权益。最后,对税收债权在非破产企业执行程序中参与分配债权的受偿顺序予以明确,保障税收优先权的实现。
其二,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制定税务机关参与司法拍卖款分配程序规则。
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先税后证”制度规范税收征收行为,防范权力滥用。另外,明确法院和税务机关的税收执法权边界,并制定程序规则,规范税务机关参与司法拍卖款分配的具体流程。比如,规定在参与司法拍卖分配环节,税务机关应当向法院提供正式的公函,须注明被执行人的缴税情况、纳税义务、参与分配税收债权的法律依据、税额等信息,还须提供债权分配请求书,写明参与债权分配的原因,附上计税依据、计税方法、欠缴税费清单、税务事项通知书、税务处理决定书、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等法律文书。
其三,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税务机关与法院的沟通协作。
建立政府法制部门、法院和税务机关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流民事执行程序中的涉税信息,避免因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所致的涉税争议。各部门可设立联络员,及时传递涉税案件信息,以便税务部门及时参与到法院制定的债权分配方案中。目前,一些地方税务机关已就不动产司法拍卖涉税事项处理与当地法院建立涉税信息共享机制。例如,最近,国家税务总局邢台市税务局就与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展开协作。双方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司法协作(法税)工作意见的通知》,建立司法拍卖“事前预算、事中垫付、事后转接”的协作征缴模式,依托在邢台市政务平台搭建的数据交流专线,法院将司法拍卖成交信息传递到税务局,税务局依照规定计算不动产应缴税款并将信息传递到法院,在不动产税费申报环节由买受人先行垫付被执行人所欠税款,最后由法院将暂扣的税款转移支付给买受人。邢台市税务局和邢台市法院通过这样的协作机制,既保障了国家税收利益,也维护了买受人的权益,有效保障了税收优先权的实现。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邢台市南和区税务局。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14人
18人
30人
97人
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