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评论员 葛丰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4期)
4月1日起,环境保护税进入首个征期。上海浦东新区税务局当天上午开出了该税种全国首张税票。
开征环保税的首要目的并非增加税收,而是要通过将污染排放外部性损害内部化,对排污单位施加持续不断的价格压力,引导其主动施行节能减排。国外经验表明,这种紧密依托市场机制的环保手段,在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显著积极作用。
环保税的开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转轨中的经济体而言,尤为具备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追根溯源,中国的生态问题源起于粗放式增长模式,而粗放式增长模式之所以能够逆比较优势,在中国这个人均资源禀赋相对较低(甚至可以说很低)的国家长期维系,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在资源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未能建立起真正反映稀缺程度以及与成本相适应的价格形成机制。
当然,如果基于乐观的视角反过来看,不难得出另一个结论:正因为价格是市场经济运行中最核心的变量,因此在各种要素配比投入生产、生活过程中,只要要素之间相对价格发生变动,就能够从根本上驱动要素间发生替换,进而在宏观维度上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这种价格杠杆的正反作用处处可见。例如在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有研究表明,我国用水需求的收入弹性高达1.305,这说明在现行价格水平下,随着经济与收入增长,用水需求将会以比之更高的速度向上攀升。因此,即便不论水资源的有限性,单以增加供给与后续排污、处理的财政投入而言,就起码需要以同样倍数的增速才能跟得上需求增长;不过好在与此同时,我国用水需求的价格弹性比收入弹性更高,达到2.43,这说明只要借助价格杠杆,就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通过有效调控不经济的用水需求,事半功倍地推动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与保护。
但是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在于,生态成本与收益均无法仅凭市场机制就自发实现“内部化”,因此,这就必须由政府通过税收手段弥补市场失灵,消除“公地悲剧”,保证生态质量这种基本公共品的供给。
所以说,环保税的开征,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向意义。接下来,在此正确方向上重点留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正视和破解环保税征收过程中必然会碰到的征管难题。
征管难题可能来自于方方面面技术环节,但更可能来自于地方政府思维惯式中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关系的认识不清。因此,这就要求负有征管之责的各级政府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认清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经济发展内在统一的必然趋向,在思想上、行动中都能够重视发挥环保税引导作用,使这一新税种最大限度地承载起人民群众对“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好期待。
34位用户关注
50位用户关注
81位用户关注
56位用户关注
36位用户关注
80位用户关注
34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