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无忧网 > 公司运营 > 香港公司
栏目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6篇)

发布时间:2024-01-05 13:06:03 热度:94

【导语】本文根据实用程度整理了6篇优质的内地香港公司相关知识范本,便于您一一对比,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范本。以下是内地企业香港上市范本,希望您能喜欢。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

【第1篇】内地企业香港上市

2023年香港ipo市场继续精彩,夺得新股ipo募资总额、新上市公司数量全球双冠军!

中国内地房地产企业2023年在香港递交上市申请、上市处理和上市的表现,汇总如下:

上市 6 家;即将上市 1 家;(2023年1月16日上市)处理中 3 家;申请已失效/撤回 3 家;

一、2023年已上市 (6家)

1、募资表现

2023年 ipo上市的 6 家,共募资 100.30 亿港元,平均每家募资 16.72 亿港元。募资最高的是中梁控股(02772),其募资额为32.29 亿港元;募资最低的是中国天保集团(01427),其募资额为 5.24 亿港元;

2、上市表现

ipo首日的表现来看,德信中国(02019)、银城国际(01902) 这 2 家不涨不跌外,其他3家在发行价之上,平均涨幅为 4.07%,其中涨幅最大的是中梁控股(02772),涨幅为7.21%;就全年的表现来看,2家在发行价之下、3家在发行价之上、1家不涨不跌,涨幅最大的是德信中国(02019),涨幅13.57%,跌幅最大的是银城国际(01902),跌幅为2.10%。

3、市值方面

市值方面来看,这 6 家房地产企业的平均市值为 93 亿港元,其中市值最高的是中梁控股(02772),其市值为 221.71亿港元,市值最小的是中国天保集团(01427),市值为 20.07 亿港元。

4、市盈率方面

动态市盈率来看,除去超过100倍的1家之外,其余5家的平均动态市盈率为 10.57 倍。最高的是银城国际(01902),其动态市盈率为219.37 倍;最低的是德信中国(02019),其动态市盈率为 3.80 倍。就静态市盈率来看,6 家的平均静态市盈率为 13.46 倍。最高的是新力控股(02103),其动态市盈率为 30.71倍;最低的是德信中国(02019),其动态市盈率为 5.19 倍。

二、 2023年递表 (1家已上市,3家处理中,3家失效)

2023年递表、当年未上市的7家中,汇景控股(09968)已于2023年1月16日挂牌上市外,海伦堡、奥山控股、万创国际这3家的上市申请已超过6个月的有效期,而江苏港龙地产、三巽地产、大唐地产这3家还在上市处理中。

【第2篇】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

根据最新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香港是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模式类似,都是全球知名的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香港的股市规模是新加坡的7倍还多。

新加坡交易所当前的股票总市值是7.5万亿人民币,而港股总市值却高达50万亿人民币。

虽然腾讯股价在过去的一年里缩水近半,但现在市值还有3万多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光腾讯这一家在港上市的中资企业,市值就超过了新加坡交易所股票总市值的40%。

再加上四大行、中移动、阿里、京东都在香港上市,港交所在规模上碾压新交所一点都不奇怪。

新加坡一直在努力争取台湾、东南亚、澳洲的企业到新交所上市,2023年,还试图收购澳大利亚证交所。

但在内地巨大的经济体量面前,新交所现在,亦或是将来都难以比肩港交所。

截至2023年6月,内地在港上市企业多达1370家,占港股总市值的77.7%。

为什么如此多的内地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

h股问世

h股是指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中资企业股票。

1993年6月29日是载入史册的一天,这天青岛啤酒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以h股形式上市的内地企业。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资本市场刚起步,而同时期的香港本土大中型公司均已上市,香港当地的ipo资源严重匮乏。

当时担任港交所主席的李业广,很清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价值,以及刚刚开放的内地企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他敏锐的意识到两者一旦结合,必将迸发出巨大能量。

1992年,李业广向管理层递交了一份详细陈述内地国企赴港上市的报告,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作“李业广上书”。

由于当时国内的《公司法》、《证券法》尚未出台,内地企业在公司治理上还不成熟,所以管理层最初的意见是国企赴港上市要慎之又慎,首先要搞好国内沪深两地的证券市场。

但李业广并没有气馁,他亲赴北京,当面向管理层争取。

1992年8月,深圳百万人争购股票认购证,结果闹出了轰动一时的810风波,管理层意识到国内资本市场短期难堪大任,李业广的意见最终被采纳。

1993年6月19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香港证监会、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代表,在北京签署证券市场监管合作备忘录,正式打通了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之路。

h股的历史性推出,使香港成为内地企业最大的离岸上市地,让香港股市从总市值不足3000亿的边缘市场一跃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资本市场。

现任港交所主席史美伦曾说过:“回想国企在香港上市以前,香港只是一个本地的市场,当时只有600万人,这样的经济体能有多大呢?所以没有内地的企业,香港就没有今天的地位。”

港交所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发展的第一次跳跃,也为香港争取到了一个时代。

互联互通

我们都知道国内一直有资本管制,那资本管制到底是什么?

举个例子,张三想买印度的股票,也就是做境外的证券投资,那他需要做两件事:一是把人民币换成印度卢比;二是用卢比买印度股票。

资本管制管的其实就是这两个环节:一是把人民币换成卢比的环节,也就是汇兑环节;二是买印度股票的环节,也就是跨境资本交易环节。

由于资本管制的存在,境内买境外的股票、债券,境外买境内的股票、债券都受限制。

2023年的一天,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和上交所主席桂敏杰在深圳闲聊,两人都希望能够突破限制,实现香港和大陆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于是二人就在纸巾上画了一幅草图,将上海、深圳和香港的股票市场连接到一起,并准备选择10只股票试点。

这个最初在纸巾上的构想,就是日后连接内地和香港股市的沪港通、深港通机制。

沪港通、深港通简单说就是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和港交所建立技术连接,这样内地和香港投资者就可以互相买卖在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规定范围内的股票。

其中,香港和国际投资者买大陆股票的资金叫北上资金,而大陆投资者买香港股票的资金则叫做南下资金。

在沪港通和深港通落地之前,大陆投资港股的渠道是2006年11月诞生的qdii。

2023年11月,沪港通落地。

2023年12月,深港通落地,很快,这个全新的互联互通机制就成了内地投资者配置港股的主要渠道。

截至2023年6月,南下资金,净买入2万多亿港股,占了港股总成交额的25%。

而在北上资金方面,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后,多个全球股票指数将a股纳入选股范围,大量指数型etf北上增持a股,茅台、美的等股票价格不断创出新高。

同股不同权

2023年,阿里想在香港整体上市,但港交所接受不了阿里的双重股权结构。

马老板丢下一句“是阿里错失了香港,而不是香港错失了阿里”的漂亮话,转身带阿里上了纽交所,港交所与规模巨大的阿里ipo失之交臂。

双重股权结构是一种“同股不同权”的模式。

上市公司的股票会被分成a股和b股两种,其中,a股股票,一股对应着一个投票权,而b股股票,一股则对应着10到20个投票权。

投票权多的b股一般由公司创始团队持有,这样即便公司上市,持股比例被稀释,创始团队仍能保留足够多的投票权,实现对公司的控制。

以京东为例,京东b股的投票权比a股多了20倍,这就使得创始人刘强东能以15.8%的持股比例,拿下公司80%的投票权,进而掌控公司。

双层股权结构在美国很普遍,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均允许上市公司采用双重股权结构,但港交所历来守旧,一直不接受同股不同权的模式。

房地产、金融、贸易和旅游是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金融公司和地产公司是港交所的上市主力。

在全球股指的横向对比中,香港恒生指数估值一直偏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恒指成分股包含了太多金融股和地产股,金融业和地产业成长性一般,想象空间不足,所以市场给的估值就低。

由于一直不接受科技公司的同股不同权,这就导致港股的科技公司很少,也因此错失了国内互联网大繁荣的二十年。

2023年4月30日,又是在总裁李小加的努力下,港交所痛下决心,修订了《主板上市规则》:

第一,允许双重股权结构的创新公司来港上市;

第二,允许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来港上市;

第三,接纳大中华及海外公司来港二次上市。

2023年7月9日,小米集团在香港上市,成为第一家双重股权架构的港股上市公司,9月20日美团点评紧随其后。

港交所的上市新规将遗留自港英时期的僵化、陈旧规则破除一空,此后4年,港交所共迎来128家科技企业,融资总额高达到5537亿港元,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ipo市场。

中概股回归

2023年,中美之间的博弈和纷争逐步加剧。瑞幸咖啡事件之后,美股对中概股的监管日趋严厉,为规避强制退市的风险,很多中概股萌生了回港上市的想法。

2023年的港交所上市新规,正好为中概股回归提前扫清了障碍。

上市周期短、上市门槛低、兼并收购便利、允许二次上市、接受同股不同权、覆盖全球投资者,这些优点让港交所成了中概股回归的首选地。

2023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二次上市,成为首只回归香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

此后不久,京东、网易先后来港二次上市。

金融业是香港的支柱产业,金融业的表现一直是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指标。

1997年,香港股市总市值3.2万亿港元,而现在高达50万亿以上;

1997年,香港债市年度总发行额不足200亿美元,现在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

1997年,香港外汇储备800亿美元,现在有4600多亿美元;

1997年,香港银行存款1.6万亿港元,现在是7.5万亿港元。

2003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正式起步,到目前为止,香港已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全球近75%的离岸人民币支付活动通过香港进行。

【第3篇】内地企业在香港开户

香港的离岸公司占优势的地方在于,香港公司开户的选择性是最多的。境外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港中银,港中信,港交通,大新银行,塞浦路斯银行,亚美尼亚银行等国内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稠州商业银行等其中塞浦路斯银行,亚美尼亚银行可以在家视频开户那是不是我有香港的离岸公司就可以随便选择以上的银行呢?不是的,各个银行门槛有高低,优劣有不同,根据自己实际实力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银行。香港公司可以在哪里开账户?香港的离岸公司占优势的地方在于,香港公司开户的选择性是最多的。境外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花旗银行、恒生银行、东亚银行、港中银,港中信,港交通,大新银行,塞浦路斯银行,亚美尼亚银行等国内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稠州商业银行等其中塞浦路斯银行,亚美尼亚银行可以在家视频开户那是不是我有香港的离岸公司就可以随便选择以上的银行呢?不是的,各个银行门槛有高低,优劣有不同,根据自己实际实力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银行。

【第4篇】内地金融企业如何在香港设立代表处

香港作为亚洲最受瞩目的商业地区之一,很多外国企业都会选择在香港注册一家分公司、子公司或代表处,取决于不同的公司计划和业务目标。通常,中小型公司喜欢设立代表处或子公司,而大型公司则更喜欢设立分公司。不同的公司结构有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注册条件。

注册分公司

分公司适应于希望在香港扩大业务的外国公司。分公司是外国母公司的延伸,因此将被视为外国实体。分公司不被视为独立的法律实体,这意味着外国母公司将对由此产生的任何负债和债务负责并承担责任。分支机构通常会承受与其他香港公司相同的税收和合规要求。在香港成立分公司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公司名称已被批准

必须有当地居民作为授权代表

必须在当地建立营业场所

注册子公司

香港的子公司是为希望获得其公司100%外资所有权的投资者而设计的,这使得该结构成为最常见和首选的选择之一。它被认为是与外国母公司不同的法人实体,因此也将被视为香港的居民公司,将有资格享受适用于香港本地公司的所有免税和优惠政策。

要在香港成立子公司,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公司名称已被批准

有本地注册地址

必须至少有一位董事或股东

必须有一位当地居民的公司秘书

必须有一名审核员必须有股本(没有最低要求)

注册代表处

许多公司希望在香港设立代表处,以代表母公司了解市场状况,发展本地联系,寻找本地供应商和分销商。在法律上,禁止香港代表处从事任何形式的牟利活动。它也不被视为法人实体。由于代表处没有法律地位,因此任何责任将由母公司负责。该实体也没有注册要求和资本要求。唯一需要满足的要求是在香港税务局注册代表处并获得商业注册证书。

外国企业在香港设立公司通常会选择子公司而不是分公司,因为子公司不需要任何本地居民,并且可以由唯一的外国董事和股东来设立。

了解更多有关在香港设立公司的信息,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

https://www.3ecpa.com.hk/incorporation/foreign-company-setup-option/

https://www.3ecpa.com.hk/services/company-setup/hong-kong-company-incorporation-services/

【第5篇】内地企业香港上市利弊

对于很多餐饮企业和其背后的资本来说,ipo好比是一条超车道,能够较为快速实现变现退出,同时也能够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开。

红餐专栏作者胡茵瑛认为,引入资本是当下餐企日益青睐的选择,但是也不要盲目跟风;否则,辛苦建立的餐饮品牌,很可能被淹没在资本大潮中。

本文由红餐专栏作者胡茵瑛(id:yuelaoban)授权发布。

在餐饮行业,资本的力量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一个具备发展潜质的餐饮企业如果能通过上市募集到资金,在这个资本寒冬,就能够很好地储备过冬的“粮草”,为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争取主动权。

而赴港上市大体优势在于:上市阻力小、融资能力强、可同股不同权、更能为品牌增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品牌在国内乃至国际的形象,面向全球市场在更高层次上开拓业务。

对于很多新入行的餐饮人来说,上市始终是他们心中的憧憬。而港股作为所有上市选择当中较为便利的一个通道,越来越受到关注。

企业上市就能蒸蒸日上?

接下来盘点一下港股上市的几家内地餐饮企业。要知道这些企业或在体量上处于头部位置,或在商业模式上有较为独到的地方,或是较先拥抱新科技新理念的企业。

它们的经历与数据汇总起来,能够较为直观地看到这个行业的真实情况。

01

味千

总市值:24.56亿

旗下品牌:味千拉面、和歌山、烧肉孙三郎、喜多藏、面屋武藏、ucc coffee shop、i烧、东京食尚、天厨、美厨汇等

营业额同比下滑2.0%;净亏损4.86亿元。据财报披露,集团外卖营业额1.94亿元,比上年增长94.38%,外卖业务在营业额中的占比为8.8%,比去年提升4.3个百分点。

味千曾经的“六连跌”

▲图片来源:零售老板内参

在陷入“骨汤勾兑门”负面之后的味千拉面,业绩长期增长仍然缺乏稳定支持点。全靠投资百度外卖项目的收益。同时也因百度外卖被饿了么收购,导致股权价值大大降低利润受挫。

02

呷哺呷哺

总市值:157.2亿

旗下品牌:呷哺呷哺、湊湊

收入同比增长32.8%;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同比增长14.2%。据财报披露,溢利增长主要得益于该集团致力扩张餐厅网络,以及全国同店销售强劲,导致该集团的餐厅层面经营利润取得增长。

与去年同期的增速持平。升级之后虽然特色、客单高了,但客流、翻台率降了,总体利润增加也并不明显

▲图片来源:呷哺呷哺财报

原本并不被看好的呷哺呷哺高端品牌——“湊湊”餐厅在本次报表中挑起了大梁,大幅增长了近500%。

03

国际天食(小南国)

总市值:6.2亿

旗下品牌:上海小南国、慧公馆、南小馆、pokka hk、oreno、wolfgang puck bar & grill、the boathouse、满记甜品等

实现收入19.12亿元;较去年净利润增加0.68亿元,市场竞争力较弱。而且从近三年数据来看,更多是面临“闭馆”的现实。

国际天食受地域限制也较强

▲图片来源:港股解码

据财报披露,净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以“南小馆”为代表的年轻时尚休闲品牌经营增长显著、标准供应链赋能效率提升、新增量业务获增长以及总部管理职能效能优化。

04

唐宫中国

总市值:12.4亿

旗下品牌:唐宫壹号、唐宫海鲜舫、唐宫膳盛世唐宫、忍者居日本料理、胡椒厨房、金爸爸、唐宫、唐宫小聚、唐宫茶点等

收益同比增长8.6%;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30%。据财报披露,收益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店的拓展、增长店的贡献以及现有分店之同店增长。

报表显示,其今年前六个月纯利同比减少了15.7%。营收虽然显示增长,可实际“挣钱能力”却在变差。

收益增长主要来自于新店的拓展、增长店的贡献以及现有分店之同店增长

▲图片来源:赢商网

在各项成本支出的管控上,人力成本陡然上升18.5%。各类经营成本及财务成本,对原本营收增长超两位数的业绩形成挤压。

综合多家餐企财报可见,不少餐饮企业表示:受餐饮行业整体收入增速放缓的影响,企业承压同时正在积极寻求转型。

而一些表现亮眼的,不外乎是通过扩店、通过布局餐饮网络,多品牌化运作来获得增长。

资本青睐的到底是什么?

在和一位老餐饮人的对话中发现,相较于正餐,如今资本市场给火锅的估值都很高。

小南国6个亿市值,而一些老的中餐像翠华、稻香等资本市场给的价值也就10个亿左右。呷哺呷哺有了湊湊后摇身成150亿的市值,海底捞更是所有餐饮之最高达千亿。

一些中餐可能在行业内、消费者端评价很高,但是资本却比并不怎么买账

▲图片来源:众郝创意咨询

如今餐饮投资的资金接近92%都流向了餐饮供应链服务商、食品属性的餐饮品牌和餐饮新零售品牌,而剩下的只有8%流向餐饮品牌和饮品品牌。

而这8%的资金,其中又有90%的资金流向了小吃快餐、甜点、咖啡、饮品和火锅这些品类,剩下的正餐品类和类正餐品类共同分享不到1%的资金。

快速规模化发展是获得融资的首要条件之一

▲图片来源:亿欧

比起正餐,更能扩大规模、更易实现标准化、连锁化、供应链也更加相对成熟的火锅对资本的吸引力更大。

而火锅这个品类中,标准化程度越高,估值就越高,否则海底捞的市值也不至于狠超呷哺呷哺6倍之多。

那么,未来餐饮品牌的进化方向也必然是正餐的快餐化、快餐的正餐化,多方面多维度地拓展、迎合消费需求。

结语

对于很多餐饮企业和其背后的资本来说,ipo好比是一条超车道,能够较为快速实现变现退出,同时也能够将竞争对手远远甩开。

可当上市的风越刮越盛的时候,有必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多角度的分析其中利弊以及未来企业发展规划,而不是盲目跟风。否则,辛苦建立的餐饮品牌,很可能被淹没在资本大潮中。

【第6篇】内地企业香港上市条件

(一)香港主板

主板新申请人须具备不少于3个财政年度的营业记录,并须符合下列三项财务准则其中一项:

1、盈利测试:

盈利:过去三个财政年度至少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盈利至少2000万元盈利,及前两年累计盈利至少 3000万港元);

市值:上市时至少达2亿港元。

2、市值/收入测试

市值:上市时至少达 40亿港元

收入:最近一个经审计财政年度至少5亿港元。

3、市值/收入/现金流测试

市值:上市时至少达 20亿港元;

收入:最近一个经审计财政年度至少5亿港元;

现金流量:前3个财政年度来自营运业务的现金流入合计不少于1亿港元。

(二)香港创业板财务要求:

1、没有盈利要求;

2、过去2个财政年度的经营业务所得现金流入= 2,000 万港元;

3、上市时市值≥1亿港元;营业纪录要求

1、必须具备不少于2个财政年度的营业记录

2、管理层在最近2个财政年度维持不变;

3、最近1个完整的财政年度内拥有权和控制权维持不变。

(三)香港上市的优点

腾讯、金蝶等许多优秀的企业,就在香港上市的。虽然融资及市盈率倍数不如国内,但是相比美国,也有很多优点。

1、优越的地理位置。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的深圳接壤,两地只有一线之隔,是3个海外市场中最接近中国的一个,在交通和交流上获得了不少的先机和优势。

2、与大陆特殊的关系。港人在生活习性和社交礼节上都与内地居民差别不大。在语言上的障碍也已经消除。因此,从心里情结来说,香港是最能为内地企业接受的海外市场。

3、在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地位。也是吸引内地企业在其资本市场上市的重要筹码。虽然中国香港经济在 1998 年经济危机后持续低迷,但其金融业在亚洲乃至世界都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中国香港的证券市场是世界十大市场之一。

4、上市融资的途径具有多样化。在中国香港上市,除了传统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之外,还可以采用反向收购(reverse merger),俗称买壳上市的方式获得上市资金。

(四)香港上市的缺点

资本规模方面。与美国相比,中国香港的证券市场规模要小很多,它的股市总市值大约只有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的 1/30,纳斯达克(nasdaq)的1/4,股票年成交额也是远远低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甚至比中国深沪两市加总之后的年成交额都要低。

市盈率方面。中国香港证券市场的市盈率很低,大概只有 13,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市盈率一般可以达到 30 以上,在 nasdaq 也有 20 以上。这意味着在中国香港上市,相对美国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募集的资金要小很多。

股票换手率方面。中国香港证券市场的换手率也很低,大约只有55%,比nasdao300%以上的换手率要低得多,同时也比纽约所的70%以上的换手率要低。这表明在中国香港上市后要进行股份退出相对来说要困难一些。

(五)适合在中国香港上市的企业

对于一些大型的国有或民营企业,并且不希望排队等待审核在国内上市的,到中国香港的主板上 ipo 是不错的选择。对于中小民营企业或三资企业来说,虽然可以选择中国香港创业板或者买壳上市,但是这两种方式募集到的资金应该都会有限,相比之下,这些企业到美国上市会更有利一些。

《内地企业香港上市(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本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