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无忧网 > 公司运营 > 增值税
栏目

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15个范本)

发布时间:2024-11-04 热度:59

【导语】本文根据实用程度整理了15篇优质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相关知识范本,便于您一一对比,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范本。以下是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范本,希望您能喜欢。

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

【第1篇】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与增值税的异同点

企业所得税

一、相同点:

a纳税人相同——都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组织。也有例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b税前扣除或抵扣的形式相同――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都存在扣除,企业所得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增值税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认证相符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

税局

c都有多档税率――企业所得税有25%,20%,15%,10%,值税有16%,10%,6%,5%,3%,0几档率;

d税局在分析企业贡献率和税负时用的工式一样,贡献率或税负=交的该税税款/总收入x100%

e都有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优惠民政策,增值税条例第15条规定了7个项目免征增值税。

f计算方式相同――企业所得税=(收入-支出+调整额)x税率,增值税=(销项-进项)x税率

增值税

二、不同点:

a 增值税是价外税,企业所得税可称为价内税。

b增值税是消费者负担的一种流转税,企业所得税是由企业本身负担的。

c增值税是对产品流转过程中增值部分征税的,而企业所得税是收入减支合理支出后的应纳税所得额

d增值税是由国税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国税、地税各征一部分。

不同点很多,不一一列出来。

【第2篇】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纳税申报表

企业所得税查账征收企业在企业类纳税人中占较大比重,实务中纳税人很关心作为查账征收企业应注意哪些问题,防范税收风险呢?下面结合日常税收风险管理发现的问题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一、规范会计核算。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 ,准确核算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比如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的设计思路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根据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结果。如果会计核算得出的利润违背了会计制度,企业所得税申报就会出现问题。

二、各类原始凭证取得要真实、合法。无论是自制原始凭证还是外来原始凭证,均要真实合法。特别是大额支出,发票真伪和业务真实性要审核。

三、保管好各类会计凭证和账簿资料。 要及时对会计凭证和账簿资料装订整理,采用会计软件的,数据要做好备份工作,确保数据安全。

四、留存好各类税收优惠、资产损失备案、备查资料。特别是资产损失和企业所得税优惠由备案制改为留存备查制后, 这一点更不能忽视。

五、规范纳税申报,准确填报各税种各项涉税数据。申报数据与会计报表数据逻辑关系要合理。注意企业所得税税会差异事项的处理。会计核算按会计核算规定处理,企业所得税预缴和年度汇算清缴按税法规定进行处理。

六、关注会计核算和税收政策变化。根据政策变化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做好政策落实工作。

【第3篇】非营利组织哪些收入免企业所得税

收入确认一直是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中的重点问题,为了便于纳税人及时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近日,小编对企业所得税中免征企业所得税情形进行了归纳汇总,具体内容如下!

一、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企业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具体按以下规定执行:

1、企业从发行者直接投资购买的国债持有至到期,其从发行者取得的国债利息收入,全额免征企业所得税。

2、企业到期前转让国债、或者从非发行者投资购买的国债,其按本公告第一条第(二)项计算的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即:

国债利息收入=国债金额×(适用年利率÷365)×持有天数

二、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

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1、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三条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所称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和第(三)项所称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三、股息红利所得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

内地居民企业持有符合规定要求的股票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内地企业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投资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计入其收入总额,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内地居民企业连续持有h股满12个月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内地企业投资者通过深港通投资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计入其收入总额,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其中,内地居民企业连续持有h股满12个月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

四、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非营利组织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

1、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收入;

2、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的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但不包括因政府购买服务取得的收入;

3、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

4、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收入。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89号)第二条规定:

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孵化器的收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税收政策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符合非营利组织条件的科技园的收入,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有关税收政策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五、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取得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清洁基金取得的下列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1、cdm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转让收入上缴国家的部分;

2、国际金融组织赠款收入;

3、基金资金的存款利息收入、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

4、国内外机构、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收入。

六、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七、取得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企业和个人取得的2023年及以后年度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地方政府债券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为发行和偿还主体的债券。

八、保险保障基金等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取得的保险保障基金等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保险保障基金公司)根据《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取得的下列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1、境内保险公司依法缴纳的保险保障基金;

2、依法从撤销或破产保险公司清算财产中获得的受偿收入和向有关责任方追偿所得,以及依法从保险公司风险处置中获得的财产转让所得;

3、接受捐赠收入;

4、银行存款利息收入;

5、购买政府债券、中央银行、中央企业和中央级金融机构发行债券的利息收入;

6、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资金运用取得的收入。

九、北京冬奥组委、残奥委相关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北京冬奥组委免征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关于北京2023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60号)第二条第六项规定:

对中国残奥委会根据《联合市场开发计划协议》取得的由北京冬奥组委分期支付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第4篇】企业所得税申报表附表1

表单体系设置

简化表单设置

1、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23年版)》及其附表中的“本期金额”列取消,只保留“累计金额”列。

2、对原《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扣除)明细表》进行大幅简化,将数据项由185项减少至30项。

填报注意事项

(1)自该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起,在“税收折旧”大于“一般折旧”的折旧期间内,必须填报本表。

税收折旧是指纳税人享受财税〔2014〕75号、财税〔2015〕106号、财税〔2018〕54号等相关文件规定优惠政策的固定资产,采取税收加速折旧或一次性扣除方式计算的税收折旧额;一般折旧是指该资产按照税收一般规定计算的折旧金额,即该资产在不享受加速折旧情况下,按照税收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以直线法计算的折旧金额。

固定资产税收折旧与会计折旧一致的,纳税人不涉及纳税调整事项,但是涉及减免税核算事项,在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需计算享受加速折旧优惠金额并将有关情况填报本表。

固定资产税收折旧与会计折旧不一致的,当固定资产会计折旧金额大于税收折旧金额时,在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不进行纳税调增(相关事项在汇算清缴时一并调整),但需计算享受加速折旧优惠金额并将有关情况填报本表;当固定资产会计折旧金额小于税收折旧金额时,在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进行纳税调减,同时需计算享受加速折旧优惠金额并将有关情况填报本表。

(2)自固定资产开始计提折旧起,在“税收折旧”小于等于“一般折旧”的折旧期内,不填报本表。

固定资产本年先后出现“税收折旧大于一般折旧”和“税收折旧小于等于一般折旧”两种情形的,在“税收折旧小于等于一般折旧”折旧期内,仍需根据该固定资产“税收折旧大于一般折旧”的折旧期内最后一期折旧的有关情况填报本表,直至本年最后一次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

(3)本表第5列仅填报纳税调减金额,不得填报负数。

(4)以前年度开始享受加速折旧政策的,若该固定资产本年符合第(1)条原则,应继续填报本表。

优化报表结构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2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23年版)》中的重复行次进行归并处理中的重复行次进行归并处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23年版)》,将《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所得税分配表》作为附表纳入申报表体系。

完善填报内容

补充、调整了《免税收入、减计收入、所得减免等优惠明细表》(a201010)、《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a201030)等表单的行次内容。新版申报表将“纳税人识别号”修改为“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并增加了“预缴方式”和 “企业类型”等标识信息。

填报要求

执行《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的分支机构,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23年版)》进行月度、季度预缴申报和汇算清缴申报。

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对仅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企业,参照《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征收管理的,分支机构也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23年版)》进行月度、季度预缴申报和年度汇算清缴申报。

实施时间

实行月预缴的居民企业自2023年6月份所属申报期开始,实行按季预缴的企业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

【第5篇】企业所得税预收收入

新收入准则的企业所得税调整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于2023年发布,采取分时间段施行的方式。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已完成新收入准则的全面施行。在2023年初将开始2023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工作,新收入准则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较大修订,将产生更多的纳税调整。

一、 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原则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企业所得税收入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仅从销售方角度,转移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没有保留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未考虑购买方及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

二、 新收入准则收入确认原则

新收入准则将确认和计量分为五步:第一步,识别客户合同;第二步,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第三步,确定合同交易价格;第四步,将合同交易价格分摊至各项履约义务之中;第五步,在履行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其中,第一步、第二步和第五步主要与收入的确认有关,第三步和第四步主要与收入的计量有关。强调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对价很可能收回的条件也在其中体现。

三、 收入的调整

由于规定原则不同,企业所得税和新收入准则的收入确认可能在是否确认、确认时间和确认金额上产生差异。(一) 是否确认新收入准则规定,应当认为合同满足“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这一条件确认收入实现。如果客户财务状况恶化,信用风险显著升高,会计不确认收入,是否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规定四条收入确认原则:商品销售合同已经签订,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对已售出的商品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已发生或将发生的销售方的成本能够可靠地核算。并没有与对价收回的相关条件,因不具备新收入准则中很可能收回条件,但达到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时点,应调增企业所得税收入。会计上未确认收入,也就没有会计上确认损失的问题,那么企业所得税是否能确认损失,如何确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损失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呆账损失,坏账损失。《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四条“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应当在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已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资料留存备查有关事项的公告》中废止。该笔损失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且不受会计处理的限制。按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留存相关事项说明、清算报告或法律文书予以税前扣除。案例1:甲医疗器械公司与乙餐饮公司于2023年4月1日签订口罩销售合同。合同约定总价100万元,4月5日客户支付预付款10万元,5月5日发货至客户指定地点,5月10日前验收并支付尾款90万元,上述价格均不包含增值税。乙公司在4月5日如期支付预付款10万元,4月25日得知乙公司所在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5月5日甲公司将口罩发出。5月10日乙公司确认验收,同时因疫情影响无法正常经营,失去付款能力,信用风险显著升高。会计上,4月5日甲公司未转移商品,5月5日乙餐饮公司未取得口罩控制权,5月10日乙餐饮公司财务状况,信用等级明显下降,不满足很可能收回条件,因此该合同不确认会计收入。企业所得税上,属于预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应在5月5日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2023年汇算清缴时调增应纳税所得额,《a105000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45行“六、其他”第3项“调增金额”100万元;同时调减口罩成本,假设金额为40万元,第4项“调减金额”40万元。新收入准则对应成本调整暂未明确,填表说明“六、其他”规定,填报其他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存在差异需纳税调整的项目金额,包括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发布)产生的税会差异纳税调整金额。新收入准则调整不在收入类调整项目中而是单独在其他行列式,笔者认为此处可以包括成本调整。

会计上确认收入和企业所得税上损失扣除的条件不同,会计不确认的收入,不一定达不到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扣除要求,不能直接忽略和相抵。实务中企业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货物发出或合同规定收款日期前了解客户财务状况,及时签订补充协议或修改相关条款,从而降低坏账损失减少纳税风险。(二) 确认时间根据新收入准则,提供劳务交易可能是在某段时间内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也可能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点确认收入。企业所得税规定,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案例2:甲公司是一家软件企业,2023年7月1日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定制软件系统合同50万元。乙公司在甲公司履约的同时未取得并消耗甲公司软件开发过程中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合同约定分阶段付款,预付款仅5万元,后续进度款仅在验收时支付,且如果乙公司违约,仅需支付合同总额20%的违约金,甲公司无法在整个合同期间内都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能够补偿其已发生成本和合理利润的款项。预计第一阶段10月30日验收,支付25万元;第二阶段12月15日验收,支付尾款20万元。截止2023年12月31日,第二阶段已完工但尚未验收,上述价格均不包含增值税。会计上属于在某一时点内履行的履约义务,2023年确认收入5+25=30万元。企业所得税上按完工进度法确认收入且2023年已完工,会计收入小于企业所得税收入,产生暂时性差异。《a105020 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第13行“四、其他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第1项“合同金额”50万元、第2项“本年账载金额”30万元、第3项“累计账载金额”30万元、第4项“本年税收金额”50万元、第5项“累计税收金额”50万元。本案例纳税调增在收入类调整项目中,成本应在与之相对应的扣除类项目调整。

2023年汇算清缴时应填写《a105020 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对2023年已确认的税收金额调减,否则重复纳税。

(三) 确认金额可能产生确认金额差异的包括合同变更、可变对价及重大融资成分。1.合同变更根据新收入准则,有两种情形会计上的收入不按合同确定。(1)变更后合同价格不反映合同变更日该商品的单独售价,应当视为原合同终止,同时将原合同未履约部分与合同变更部分合并为新合同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上新合同的交易价格应当为下列两项金额之和:一是原合同交易价格中尚未确认为收入的部分(包括已从客户收取的金额);二是合同变更中客户已承诺的对价金额。(2)已转让的商品与未转让的商品之间不可明确区分时,合同变更部分作为原合同的组成部分,在合同变更日重新计算履约进度,并调整当期收入和相应成本等。会计收入重新计算,但企业所得税收入按合同收款金额确认,如果不能反映合同变更时该产品的单独售价,或已转让的商品与未转让商品之间不可明确区分,形成的税会差异应当予以调整。案例3:甲公司承诺向某客户销售120件产品,每件产品售价100元。该批产品彼此之间可明确区分,且将于未来6个月内陆续转让给该客户。甲公司将其中的60件产品转让给该客户后,双方对合同进行了变更,甲公司新增销售的30件产品售价为每件80元(假定该价格不能反映合同变更时该产品的单独售价)。上述价格均不包含增值税。会计上由于其售价不能反映该产品在合同变更时的单独售价,因此,该合同变更不能作为单独合同进行会计处理。剩余产品为90件,其对价为8,400元,即原合同下尚未确认收入的客户已承诺对价100×60=6,000元与合同变更部分的对价80×30=2,400元之和,新合同中的90件产品每件产品应确认的收入为8,400÷90=93.33元。假设本案例会计与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时间相同,原合同120件在2023年转让,变更后合同30件在2023年转让。不考虑其他因素。企业所得税上已转让的60件商品与会计没有差异,原合同未转让的60件商品单价100元,与会计差异60*(100-93.33)=400.2元,2023年汇算清缴填写《a105000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纳税调增。

2.可变对价会计收入可能会因折扣、价格折让、返利、退款、奖励积分、激励措施、业绩奖金、索赔等因素而变化,是合同约定或以往惯例。此类估计具有不确定性,企业所得税不能以此减少收入额。案例4:2x21年12月1日,甲公司与其分销商乙公司签订合同,向乙公司销售1,000件产品,每件产品的售价为100元,合同总价为10万元,乙公司当日取得这些产品的控制权。乙公司通常在取得产品后的90天内将其对外售出,且乙公司在这些产品售出后才向甲公司支付货款。上述价格均不包含增值税。该合同中虽然约定了销售价格,但是基于甲公司过往的实务经验,为了维护与乙公司的客户关系,甲公司预计会向乙公司提供价格折扣,以便于乙公司能够以更加优惠的价格向最终客户销售这些产品,从而促进该产品的整体销量。因此,甲公司认为该合同的对价是可变的。甲公司已销售该产品及类似产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观察的历史数据表明,甲公司以往销售此类产品时会给予客户大约20%的折扣。同时,根据当前市场信息分析,20%的降价幅度足以促进该产品的销量,从而提高其周转率。甲公司多年来向客户提供的折扣从未超过20%。会计上,甲公司按照期望值估计可变对价的金额,因为该方法能够更好地预测其有权获得的对价金额。甲公司估计的交易价格为 100×(1-20%)×l,000= 80,000元。企业所得税上按合同中确定的价格确认收入100*1,000=100,000元,尚未实际发生的销售折扣估计金额调增企业所得税收入100,000-80,000=20,000元。《a105000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10行“(八)销售折扣、折让和退回”第1项“账载金额”20,000元。

3.重大融资成分会计上企业预计客户取得商品控制权与客户支付价款间隔超过一年的,合同中可能存在重大融资成分,从而确认未确认融资费用,影响收入金额。企业所得税上只有售后回购方式销售商品可能为融资,除此之外应按合同金额确认收入。提前付款在会计上的财务费用,与企业所得税收入无关,笔者认为不能税前扣除。案例5:销售一批产品,合同约定该批产品将于两年后交货。合同中有两种付款方式,在当年付款100万元,或两年后交货时付款112.36万元。假设提前付款具有重大融资成分,且客户选择提前支付。会计上收款当年确认12.36万元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第一年摊销财务费用100*0.06=6万元,第二年摊销财务费用106*0.06=6.36万元,两年后确认112.36万元销售收入,上述价格均不包含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上先付款后发货属于以预收款方式销售,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100万元,未实际发生财务费用12.36万元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第一年填写《a105000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18行“(六)利息支出”第1项“账载金额”6万元调增财务费用。

第二年填写《a105000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11行“(九)其他”第1项“账载金额”123,600元调减收入;第18行“(六)利息支出”第1项“账载金额”63,600元调增财务费用。

四、 结语

新收入准则注重专业判断估计,企业所得税则是客观事实。新收入准则中,很可能收回的前提、在某一时点还是在某一时段的把握、可变对价金额等,都存在不确定判断因素。税法遵循税收效率原则,简化税制,使税法语言准确明白,便于理解和使用。会计收入不等于企业所得税收入,可分两种对会计收入进行调整。(一)销售货物。企业所得税中销售货物多在发货或收款时确认,不同销售方式确认的时间点不同。比如分期收款在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确定,预收款在货物发出的当天等。(二)提供劳务。提供劳务中分类为在某一时点确认收入的按完工进度调整。不同收入类型将直接影响收入确认。最后排除新收入准则中专业判断和估计的因素,调整至企业所得税法中客观事实。(一)合同变更中,新收入准则原合同和新增合同整体作为一份合同的情形,还原成两份合同。企业所得税按书面合同约定为准;(二)对客户财务状况信用风险增加,不具备很可能收回条件的部分进行调整。如符合税前扣除,同时填报资产损失;(三)可变对价、除售后回购外的重大融资调整为合同金额。一般来说,会计收入小于企业所得税收入,主要调整未计入的部分。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已调增的企业所得税收入在会计上确认收入时应调减,否则将导致多缴税。无论会计还是企业所得税,都应有完备的合同台账作为依据。两者不可混淆,如果仅按会计收入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很可能导致少缴或推迟缴纳税款。2023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填表说明增加新收入准则产生税会差异纳税调整金额填写的内容,但至今未出明确细节解释。同时暂未看到关于新收入准则与企业所得税差异受到税务行政处罚的实务案例,此时讨论收入差异调整的必要性是什么?第一,税法尚未更新前差异客观存在,且可能长期存在,不排除各地税务部门监管力度不同而对此关注的可能性;第二,企业应看到自身业务特点,了解会计及税法规定并有针对性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处理财务信息。税务总局新规出台前,本文仅作抛砖引玉,期待更多探讨。

【第6篇】企业所得税免税备案资料

导读:

2023年即将过去,一年一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已经临近,企业的财务人员也都紧张地忙碌起来了。近几年国家发布了不少的税收优惠政策,扶助企业发展。那么,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我们该怎样做好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减少税务风险呢?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做好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

一、什么是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

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是指企业对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优惠事项,以及税法授权国务院和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优惠事项,包括免税收入、减计收入、加计扣除、加速折旧、所得减免、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减低税率、税额抵免、民族自治地方分享部分减免等向主管税务机关进行备案。

这里所说的企业,是指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居民企业。企业应当自行判断其是否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条件。

二、 政策依据

1.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6号公告),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取消审批,一律实行备案管理方式。

从76号公告附件《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管理目录(2023年版)》中列示的55项优惠事项来看,其中有24项需要填写《备案表》,并附享受优惠政策的相关资质、证书和文件等,有28项只需填写《备案表》,剩余3项优惠全部以申报代替备案。(详见76号公告附件1)

企业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单位价值低于5000元固定资产以及一次性扣除和低于100万元的研发仪器设备一次性扣除三项优惠事项,企业通过填写纳税申报表相关栏次履行备案手续,不再另行填写《备案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76号公告部分条款失效,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49号),76号文所附《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管理目录(2023年版)》第38项至43项及第46至48项软件、集成电路企业优惠政策的“备案资料”、“主要留存备查资料”规定自2023年1月1日起停止执行。

2.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9〕255号)等文件规定,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备案管理的方式分为事先备案和事后报送相关资料两种。

列入事先备案的税收优惠,纳税人应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资料,事先备案,经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执行。对需要事先向税务机关备案而未按规定备案的,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优惠;经税务机关审核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税务机关应书面通知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优惠。

列入事后报送相关资料的税收优惠,纳税人应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税收规定,在年度纳税申报时附报相关资料,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如发现其不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应取消其自行享受的税收优惠,并相应追缴税款。

三、备案时间及备案方式

1.备案时间: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6号公告第七条规定: 企业应当不迟于年度汇算清缴纳税申报时备案。

企业享受定期减免税,在享受优惠起始年度备案。在减免税起止时间内,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条件无变化的,不再履行备案手续。企业享受其他优惠事项,应当每年履行备案手续。企业同时享受多项税收优惠,或者某项税收优惠需要分不同项目核算的,应当分别备案。

2. 备案方式:企业可以到税务机关备案,也可以采取网络方式备案。按照本办法规定需要附送相关纸质资料的企业,应当到税务机关备案。

四、备案管理流程

1.企业享受备案类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应填写《企业所得税减免备案申请书》(详见76号公告附件2),并持相关备案资料向主管税务机关提请备案。

2.税务机关受理后,对其是否符合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对《企业所得税减免备案申请书》进行统一编号并填写《企业所得税减免备案留存单》、《企业所得税减免备案回执单》,加盖公章后交纳税人执行。对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应填写《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事项不予备案通知书》,书面通知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优惠。

3.需进行实地调查的,主管税务机关应组织税收管理员进行调查、核实,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实际情况、备案资料的核对情况以及是否符合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的结论等。调查人员及部门负责人应在《调查报告》中签字,企业要在取证资料上盖章、签字确认。

4.若纳税人应享受的优惠项目期限是超过一年的,可在该优惠项目首次享受年度一次性提交《企业所得税减免备案申请书》及其他备案资料,以后年度仅在汇算清缴期补充报备资料。若纳税人应享受的优惠项目是非持续发生的,应在每次发生后备案。

五、备案后续管理及风险防范

1.纳税人减免优惠的条件发生变化,已不符合税收减免优惠条件的,应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受理后认为不符合减免优惠条件的,应停止纳税人享受该项税收优惠,并告知纳税人。

2.企业应留存备查资料。取消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后,与享受税收优惠事项相关的各类资料,如各种合同、协议、文件、证书、相关核算资料等,是企业证明符合税法规定优惠条件、标准的重要依据,企业应当妥善保管。在税务机关对优惠事项后续管理中,企业有义务提供留存备查资料,并且应当对资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负责。76号文件规定,企业留存备查资料的保存期限为享受优惠事项后10年,税法规定与会计处理存在差异的优惠事项,保存期限为差异结束后10年。

3.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后,汇算清缴期内未备案的怎么办?

企业已经享受税收优惠,但在汇缴期间未按照规定备案的,应在发现后及时补办备案手续,同时提交《目录》列示优惠事项对应的留存备查资料。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责令企业限期备案,同时提交《目录》列示优惠事项对应的留存备查资料。

对于上述情形,税务机关审核企业相关资料后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应当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未按规定报送相关资料处罚。对于经审核不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应当取消所享受优惠,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

4. 税务机关后续管理发现企业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如何处理?

税务机关后续管理中,发现企业已享受的税收优惠不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应当责令其停止享受优惠,追缴税款及滞纳金。属于弄虚作假的,按照税收征管法有关规定处理。

小结

综上所述:国家对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采取备案管理,对企业来说是好事儿。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当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全面改为备案管理之后,税务机关的工作重心便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管理,对于企业优惠事项备案资料也只是形式审核。由此给企业带来的变化就是更加强调“由纳税人对备案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

由此看来,企业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按税收政策要求向税务机关做好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备案,以防范相关税务风险的发生。

财税专家简介:邸晓欣,女,会计师,河北长河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业务主任,毕业于河北财经学院会计专业,从事税务代理、税务筹划、税务咨询工作二十余年,曾为多家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提供财务、税收、管理咨询、税务筹划服务,担任多家大中型企业财税顾问。

【第7篇】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表2023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企业的财税负责人都着手研究最新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的《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41号,以下简称41号公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23年版)》部分表单及填报说明(以下简称2019修订版申报表)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申报表看似复杂,实际上重点十分清楚:2023年税收优惠政策的变化点,即是填报要点。2023年出台的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永续债、扶贫捐赠支出、污染防治第三方企业以及社区养老服务等新政策内容,均在2019修订版申报表中有所体现。

具体来说,41号公告修订了a000000、a105000、a105060、a105070、a107010、a107011、a107040等7个表单的样式及填报说明,修订了a100000、a105080、a106000、a107020、a108010等5个表单的填报说明。

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填报要点

2023年以来,保险企业直接享受减税降费的红利。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72号)规定,保险企业发生的、与其经营活动有关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比例,提高至不超过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8%。相较于此前,财险公司税前扣除比例提高了3个百分点,寿险公司提高8个百分点。同时,超过18%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年度扣除。这都大大降低了保险业展业成本。

考虑到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性质相似,都属于限额扣除且超过部分可以无限期结转的费用,2019修订版申报表在a105060《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中新增一列——“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也就是说,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不填报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第23行“佣金和手续费支出”,而应填报至a105060《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跨年度纳税调整明细表》。

永续债发行、投资企业填报要点

2023年1月1日起,困扰永续债发行、投资企业已久的税务处理问题,也得到了明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永续债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4号,以下简称64号公告)规定,永续债可以作为股息红利或债券利息处理。

具体而言,如果是作为股息、红利处理,投资方取得的永续债利息收入按照现行规定处理,其中,发行方和投资方均为居民企业的,永续债利息收入适用《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缴企业所得税,此时,投资方需填报a107011《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优惠明细表》。与此相对应,发行方支付的永续债利息支出,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如果是作为债券利息处理,发行方支付的永续债利息支出,准予在其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与此相对应,投资方取得的永续债利息收入按现行规定计算、缴纳税款。

需要注意的是,若永续债发行方满足64号公告第三条规定的9个条件中的5条以上,税收上可以按照债务核算,同时,会计上按照权益核算,则产生税会差异。此时,在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第42行“发行永续债利息支出”第1列“账载金额”填报0;第2列“税收金额”填报永续债发行方支付的永续债利息支出准予税前扣除的金额,并在第4列填报“调减金额”。

扶贫捐赠企业支出填报要点

作为扶贫捐赠的典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近日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公开表扬。对于这些企业而言,也需要关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变化。

2023年,对于这些扶贫企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文件,给予其税收优惠。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企业扶贫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国务院扶贫办公告2023年第49号,以下简称49号公告)规定,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用于目标脱贫地区的扶贫捐赠支出,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

那么,相关企业发生符合条件的扶贫捐赠支出,需要填报a105070《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第3行“其中:扶贫捐赠”。同时,由于49号公告追溯至2023年1月1日,企业应将“2023年度至本年发生的公益性扶贫捐赠合计金额”填报至a105070《捐赠支出及纳税调整明细表》新增的“附列资料”中。

享受其他优惠的企业填报要点

根据41号公告,享受了其他税收优惠的企业,应该注意哪些填报要点呢?

符合条件的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应将减免税额填报a107040《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新增的第28.1行“(一)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如果企业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相关企业将该收入乘以10%的金额填报a107010《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新增的第24.1行“取得的社区家庭服务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计收入”。

此外,41号公告第二条规定,企业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不再填报《研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和报送《“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需要注意的是,《“研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还得填报,只是不用报送税务机关,由企业留存备查。

来源:中国税务报

作者:马泽方 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

【第8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密码

1、下载个人所得税app

2、打开app时,如果在汇算清缴期间内,会有如下提示,点击‘继续填报’即可。

3、打开app,如果之前没有注册,可以用手机号注册,然后登陆。如果已经注册了,直接用户名密码登录即可,也可以设置指纹登录更方便。

4、登录进去后,点击圈红中的项目进入汇算清缴

5、进入后,会看到如下图的界面选项,如果你只有工资收入,可以选择第1项(图中圈红点),使用已申报数据填报,这样后期的数据都有系统自动带出并进行核算。如果有多处收入,可以选择第2项:自行填写 进入,那么后续所有收入及纳税数据均可自行填写。

6、进入下图后,若在一个年度内,有多家公司申报记录,需要选择任职受雇单位,一般选择最近在职单位,继续点击下一步。

7、进入后,个人数据自己核实一下,无误可点击下一步

8、左下角为个人应退货应补税款,核实无误后,点击提交申报

9、若有补或退税事项,则需要录入对应的本人银行卡,并进行扣除处理。若有退税,提交完成后,等待系统自动处理,退税款会自动汇入你登记的银行卡中。

【第9篇】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内容

纳税申报不知从何下手?14套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模板,我都整理好了

初入会计行业,对于很多新手来说,纳税申报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不知道从何下手。今天,小编整理了14套纳税申报常用的报表模板,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收好哦!

目录(文末领取电子版全套)

1、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

2、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

3.成本费用

4、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

5、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

6、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

7、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明细表

8、境外所得税抵扣计算明细表

......

文章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展示,资料获得:

1、关注,转发,评论区:666

2、点击小编头像,私我发送:666。即可

【第10篇】企业所得税备案带什么资料

一、收入类

(一)收入总额

1.风险描述:收入不完整,部分应税收入未申报纳税。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由九部分构成,具体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

2.风险提示:

一是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未按照税法的规定将相关项目调整为所得税收入。如:不对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等进行调整。

二是在取得相关收入时冲减费用而不作收入,这会造成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少,从而导致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用的减少,进而造成应纳税所得额的虚增,引发多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3.风险会计科目:往来科目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固定资产清理、原材料、库存商品、银行存款、现金等。

4.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

(二)经营业务收入

1.风险描述:收入不具备合规性,收入申报不及时。

如:各种主营业务中以低于正常市场价的价格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的关联交易行为,将已实现的收入长期挂往来帐或置于帐外而未确认收入,采取预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未按税法规定的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等。

2.风险提醒:销售货物、提供劳务的计税价格是否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其他业务中变卖、报废、处理固定资产、周转材料残值等迟计或未计收入,是否存在分期和预收销售方式而不按规定确认收入等。

3.风险会计科目:往来科目及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清理、原材料、库存商品、银行存款、现金等.

4.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四条、二十三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

(三)其他收入

1.风险描述:未将企业取得的罚款、滞纳金、无法支付的长期应付款项、收回以前年度已核销的坏帐损失、固定资产盘盈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以及在'资本公积'中反映的债务重组收益、接受捐赠资产及根据税法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收入列入收入总额。

2.风险提醒:是否存在上述情形而未记收入的情况。如:“坏账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以及企业辅助台帐,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营业外收入'科目,结合质保金等长期未付的应付账款情况,是否按税法规定确认当期收入。

3.风险会计科目:往来科目及营业外收入、坏账损失、资本公积等。

4.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

(四)利息收入

1.风险描述:

(1)债权性投资取得利息收入,存在不计、少计收入或者未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实现的情况;

(2)未按税法规定准确划分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国债利息收入,少缴企业所得税;

(3)金融企业发放的未逾期贷款,没有根据先收利息后收本金的原则,按合同确认的利率和期限计算利息,并于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4)金融企业发放的逾期贷款发生的应收利息,没有于实际收到的日期,或者虽未实际收到但会计上确认为利息收入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2.风险提醒

(1)有无其他单位和个人欠款而形成的利息收入未及时计入收入总额,特别注意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借款和应收货款;

(2)'投资收益'科目,查看是否存在国债转让收入混作国债利息收入,少缴企业所得税;

(3)金融企业发放的贷款,没有按照规定期限计算利息、确认收入的实现,申报缴纳所得税;

(4)金融企业已冲减了利息收入的应收未收利息,以后年度收回时,未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纳税。

3.风险会计科目:往来科目及投资收益、银行存款、财务费用等。

4.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确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23号)。

(五)股息红利收入

1.风险描述:

(1)对外投资,股息和红利挂往来账不计、少计收入;

(2)对会计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与按税法规定确认的投资收益的差异未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或者只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而未进行相应调增;

(3)将应征企业所得税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混作免征企业所得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少申报企业所得税。

2.风险提醒:

(1)是否存在对外投资情况,投资收益的股息和红利是否并入收入总额;

(2)结合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查看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等科目,核对当年和往年对长期股权投资税会差异的纳税调整是否正确;

(3)查看应收股利、投资收益等科目,根据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以及备案的投资协议、分红证明等资料,核对“免征企业所得税股息. 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否符合免征条件,不足12个月的股票分红收入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3.风险会计科目:往来科目及应收股利、投资收益等。

4.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

(六)不征税收入

1.风险描述:

(1)企业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没有同时符合税法规定的三个条件的财政性资金,做为不征税收入申报。三个条件为: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2)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不征税收入(如技改专项补贴等)对应发生的支出在税前扣除,未进行纳税调整;

(3)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不征税收入形成的研发费用进行加计扣除;

(4)符合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在5年(60 个月)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 未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应税收入总额;

(5)对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没有按照应税收入,在取得财政补贴款项的当年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风险提醒:作为不征税收入申报的财政性资金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三个条件;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形成的费用、用于支出形成的资产所计算的折旧、摊销额是否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是否将不征税收入形成的研发费用进行加计扣除;不符合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是否没有作为应税收入,在取得款项的当年度申报纳税。

3.风险会计科目:专项应付款、资本公积、其他应付款、管理费用、递延收益、营业外收入等。

4.主要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

二、税前扣除类

(一)工资薪金支出

(1)风险描述:

①工资支付对象不合规,不应包含:已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救济金的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待岗职工;应从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已出售的住房或租金收入计入住房周转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务人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原企业职工:虽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但企业不支付基本工资、生活费的人员,由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等列支工资的职工;无劳动人事关系或劳务派遣关系的其他人员;

②工资薪金支出不合理,五项原则未同时具备,五项原则为: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义务;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③工资薪金总额不合规,不应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④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总额超过政府有关部门规定的限额,超过部分未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⑤企业对已预提而在年度汇缴结束前未向员工实际支付的工资在汇缴年度税前扣除,未进行纳税调整;

⑥股权激励部分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2)风险提醒:

工资支付名单上的人员是否是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员工;

工资薪金支出是否以合理为限度,五项原则是否同时具备;

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总额是否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是否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有无将应在职工福利费、教育经费等核算的内容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在税前列支;

已预提未实际支付的工资是否已进行纳税调整;

股权激励部分是否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3)风险会计科目: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及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等。

(4)主要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我国居民企业实行股权激励计划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8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4 号)。

(二)职工福利费

(1)风险描述:

①企业扣除的职工福利费,超过了工资、薪金总额的14%;

②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支付对象、规定范围等,未进行纳税调整。如:将职工福利费直接记入成本费用科目;按计提数、不按实际发生数扣除职工福利费;将上年超限额的职工福利费余额结转本年扣除等;

③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未单独设置账册,未准确核算;

④对因雇用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返聘离退休人员以及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未按规定划分工资性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

(2)风险提醒:核对职工福利费提取和使用情况,查看是否有违规混淆或超限额列支、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的情况;是否单独设置账册核算职工福利费;已计提未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是否进行纳税调整;季节工、临时工、实习生等人员福利费支出是否正确。

(3)风险会计科目: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及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等。

(4)主要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4号)。

(三)业务招待费

(1)风险描述:

①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未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中正确归集;

②没有按照税前扣除标准进行申报,即: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o,超过部分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销售(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视同销售收入;

③筹办期企业是否将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60%比例计入筹办费;

④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超过规定范围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该类型企业,其从被投资企业所分配的股息、红利以及股权转让收入,可以按规定比例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

(2)风险提醒:成本科目中发生业务招待性质的费用,结合管理费用-其他、销售费用-其他等科目的明细科目,归集计算业务招待费实际发生额,查看申报额是否正确以及是否超限额列支;筹办期企业业务招待费是否符合规定;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企业是否超过规定范围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

(3)风险会计科目:成本科目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4)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

限额扣除类

(四)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1)风险描述:

①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未进行纳税调整;

②当年发生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化妆品制造或销售、医药制造、饮料制造企业为30%,烟草企业不得扣除),超过部分未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2)风险提醒:查看费用明细科目,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核算、归集是否合规,对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是否进行纳税调整。

(3)风险会计科目: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4)主要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41号)。

三、重点扣除类

(一)成本类

(1)风险描述:

①将无关费用、损失和不得税前列支的回扣等计入材料成本;

②高转材料成本;

③材料定价不公允,通过材料采购环节向企业所属独立核算的'三产'企业转移利润;

④高转生产成本;

⑤未及时调整估价入库材料,重复入账、以估价入账代替正式入账

⑥高耗能企业,能源价格及耗用量的波动与生产成本的变化不符合逻辑关系,存在虚列成本的风险。

(2)风险提醒:

①查看采购成本是否正确;

②比对同期正常耗用量等,查看是否有高转材料成本的情况;

③比对材料及其运输成本,查看有无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的情况;

④核对领用材料的计价是否真实,查看有无提高生产领用计价或非生产领用材料计入生产成本的问题;

⑤有无不及时调整估价入库材料,查看有无重复入账或者以估价入账代替正式入账的情况;

⑥查看产成品账户贷方是否与生产成本-动力、制造费用-动力、管理费用-水电的借方发生额相联系。

(3)风险会计科目: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成本等科目。

(4)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二)利息支出

(1)风险描述:

①超限额列支利息。如:企业向职工个人或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②未区分资本性利息支出与收益性利息支出。对于应当资本化的利息支出混同收益性利息支出,一次性在税前扣除,没有计入有关资产的成本,没有按照有关资产折旧、摊销的规定分期计入企业的损益;

③企业实际支付给境内关联方的利息支出,超过按税法规定的债权性投资和权益性投资比例(金融企业为5:1,其他企业为2:1)的部分,企业申报扣除未相应调增相关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④关联企业间的利息支出不能证明相关交易活动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或者该企业的实际税负不高于境内关联方的,未对相关利息支出进行纳税调整;

⑤没有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企业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应当按照规定取得合法有效的凭证,以证明其真实性、合规性。

(2)风险提醒:核对企业贷款来源结构,查看是否有向职工个人借款,是否从非金融机构借款及相关合同;查看利息支出的性质,区分资本性利息支出与收益性利息支出;查看企业关联借款合同,是否有超过税法债资比例计算的利息,是否符合独立交易原则,以及企业与关联方实际税负等。

(3)风险会计科目:其他应付款、财务费用等。

(4)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投资者投资未到位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9】312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7 号)。

(三)租赁费用

(1)风险描述:租赁费用税前列支错误,如:一次性列支房屋设备租赁费,未进行纳税调整。未区分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在税前一次性扣除,没有按照规定通过提取折旧的方式分期扣除。

(2)风险提醒:结合企业各类租赁合同,区分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结合在建工程、财务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管理费用-租金、制造费用-租金等科目,看是否正确归集租赁费用,是否应进行纳税调整。

(3)风险会计科目:成本科目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4)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四条。

(四)折旧和摊销

(1)风险描述:未按税法规定,自行扩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税基础;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有差异,未对折旧、摊销额进行纳税调整;未按税法规定的范围和方法进行折旧和摊销

(2)风险提醒:核对资产计价,如:核对购货合同、发票、保险单、运单等资料,查看外购固定资产账面原值是否正确;查看折旧和摊销核算方法和计算金额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3)风险会计科目:管理费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

(4)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五十七条、五十八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29号)。

(五)与生产经营无关支出

(1)风险描述:关联企业成本、投资者或职工生活方面的个人支出、离退休福利等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成本费用,以及各类代缴代付款项在税前扣除,未进行纳税调整。

(2)风险提醒:查看'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通讯费、交通费、担保费、福利费'等相关成本费用账户,核对是否存在与生产经营无关并在税前扣除的各项支出。

(3)风险会计科目: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营业外支出等科目。

(4)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第十条第(八)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四十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08】88号)。

(六)其他不得列支项目

(1)风险描述:列支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不得扣除的八类项目,即: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企业所得税税款、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赞助支出、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未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风险提醒:核对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查看已计入损益的八类项目是否进行纳税调整,重点查看各种准备金、赞助支出、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3)风险会计科目: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4)主要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

【第11篇】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税率

昨日出台政策要点:

1、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实际税率5%,不再是2.5%;

2、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减半征收个税。

以上政策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追加解释一下:2023年企业所得税税率有变化,小微企业利润100万以下恢复到5%,100万至300万部分则不变,还是5%! 也就是,利润300万以下统统5%, 意味着2.5%时代结束。

2023年的100万~300万之间所得税优惠政策自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财税〔2019〕13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2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8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3号、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5号、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号。

【第12篇】韩国企业所得税税率

1. 自行申报系统

公司税是一种自行申报体系。有纳税义务的公司, 应当在其营业年度结束前三个月内,向相关税务机 关缴纳税款。

2. 结转亏损

从2023年1月开始,结转亏损可在十五年内扣除 。对于中小型企业(“ sme”),结转亏损的年度 扣除额没有限制。但是,对于非中小型企业纳税 人,一年中最高扣除额为该会计年度应税收入的 60%。对于中小型企业,特定年份的亏损可以追 溯到前一年的税基。

3. 统一税收制度

国内公司和其他完全由国内相应公司控制的国内公司(或完全控制的子公司),可以通过国家税务局 的批准,实行统一的税收制度。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完全控制的子公司的情况下, 所有相应的公司都应采用统一的税收制度。 “完全控制”意味着拥有100%的股份。在全部发行 股票的5%以内,通过员工持股的员工被认为是“完全控制”的。

4. 外国公司的税收

外国公司子公司的收入一般以相同的方式评估, 其税率也与当地注册的子公司的税率相同。并且 分支机构和总部之间要秉持着公平的原则进行交 易。

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与交易归算人相关的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纳税义务受实质归算人的约束。与业务内容相关的实质原则:根据实质内容,不论其业务名称或形式 , 遵守相应的税法。

6.利息减免限制

如果韩国子公司向其外国控股股东借入的贷款额是其股本的两倍以上(一般债务与股本之比为2:1,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为6:1),则借款超出部分的应付利息被称为股息。 这些股息须缴纳预扣税,并将被视为以公司所得税的不可扣减费用(资本弱化规则)。

随着税制改革立法引入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a)规则,自2023年1月1日起,韩国子公司对外国关联方的利息减免将限于采用固定比率规则(即30%的ebita)或者资本弱化规则。

7.预扣税

随着税制改革立法引入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 bita)规则,自2023年1月1日起,韩国子公司对外国关联方的利息减免将限于采用固定比率规则 (即30%的ebita)或者资本弱化规则。 对于非居民,可从来源扣除税款。每个在韩实体在支付或将某些类别的收入给任何非居民之前,都必须扣缴税款。

当韩国与非居民所属国签订双重税收协定时,上述预扣税税率可以减少。非居民所得之代扣税款,必须于 所得之月次月十日前汇缴给税务机关,否则将处以罚款。

【第13篇】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2023年,国家将实施新的税费结合扶持政策,向纳税人送出一系列退税、减税、缓税的“大红包”。其中,最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小编整理了2023年新出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今天一起来看看吧!

一、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

适用条件: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三个条件: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

优惠政策:

1、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的部分,企业所得税减按2.5%计算

2、2023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 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但不超过300万的部分企业所得税减按5%计算

政策解析:

1、企业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应汇总计算员工人数、总资产、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总行及其分公司,根据总数判断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

2、小型微利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时,总资产、从业人数、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指标,暂按当年度截至本期预缴申报所属期末的情况进行判断。

二、中小微企业

适用条件:

1、信息传输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2亿元以下。

2、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亿元以下。

3、其他行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

优惠政策:

1、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 期间新购置可按照单位价值的一定比例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可按照单位价值的一定比例自愿选择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政策解析:本政策中的“设备、器具”是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同,可享受的税前扣除比例不同。不同的设备和器具有不同的最低折旧年限和税前扣除比例。

三、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适用条件:

制造业小微企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行业门类为制造业,且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下(不含2000万元)的企业。(包括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

优惠政策:

1、延缓缴纳2023年第四季度部分税费的,缓缴期限在原先3个月的基础上,继续延长6个月。

2、延缓缴纳2023年第一、二季度部分税费的,缓缴期限为6个月。

政策解析:

延缓缴纳的税款所属期有2个,分别是:2023年10月、11月、12月(按月缴纳)或者2023年第四季度(按季缴纳);2023年第一、二季度。

税费范围: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及附征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不包括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以及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发票时缴纳的税费。

四、从事污染的第三方企业

适用条件:

(1)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依法注册的居民企业;

(2)具有1年以上连续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实践,且能够保证设施正常运行;

(3)具有至少5名从事本领域工作且具有环保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或者至少2名从事本领域工作且具有环保相关专业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

(4)从事环境保护设施运营服务的年度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5)具备检验能力,拥有自有实验室,仪器配置可满足运行服务范围内常规污染物指标的检测需求;

(6)保证其运营的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使污染物排放指标能够连续稳定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要求;

(7)具有良好的纳税信用,近三年内纳税信用等级未被评定为c级或d级。

优惠政策:

对符合条件的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该政策的执行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

五、科技型中小企业

适用条件:

除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以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可以享受。

优惠政策:

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扣除比例提高至100%

政策解析:

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3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

形成无形资产——自2023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福珍企服始于2004年,专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全周期的工商财税服务!有需求可留言讨论~

【第14篇】软件收入可以减免企业所得税

问:我公司是一家软件企业,享受国家鼓励的软件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2023年处于减半期间,同时我公司满足高新技 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2022 年预计盈利,请问我公司 2022 年度企 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能否按 15%的税率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

答:《企业所得税法》(主席令第六十三号,主席令第二十三号于 2018 年 12 月 29 日修订)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国家需要重点扶 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 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集成 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 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20 年第 45 号)第三条规 定,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设计、装备、材料、封装、测试企业和软件 企业,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 年按照 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第六条规定,集成电路 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按照本公告规定同时符合多项定期减免税优惠 政策条件的,由企业选择其中一项政策享受相关优惠。其中,已经进入 优惠期的,可由企业在剩余期限内选择其中一项政策享受相关优惠。

国家税务总局宁夏回族自治区税务局 2022 年 12 月 6 日在热点问 答板块对问题“高新技术企业,同时符合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生

产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应如何享受优惠?”解答如下,集 成电路企业或项目、软件企业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 发展改革委 工 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 得税政策的公告》规定同时符合多项定期减免税优惠政策条件的,由 企业选择其中一项政策享受相关优惠。其中,已经进入优惠期的,可 由企业在剩余期限内选择其中一项政策享受相关优惠。居民企业被认 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又符合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定 期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的,该居民企业的所得税适用税率可 以选择适用高新技术企业的 15%税率,也可以选择依照 25%的法定税 率减半征税,但不能享受 15%税率的减半征税。

综上,你公司 2022 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可以选择适用高 新技术企业的 15%优惠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可以选择依照 25%的法定税率减半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不能享受 15%优惠税率的 减半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第15篇】股权转让业务企业所得税

股权转让合同中经常会出现两类条款:一类是目标公司在转让日之前的债权债务由原股东承担;另一类是原股东和目标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予以豁免。这两类条款本质上并非豁免,而是将债权债务清偿作为股权对价的一部分,如果按照合同条文硬套税收政策,则有可能会出现税收损失。现结合案例进行解析。

案例1:原股东豁免债务的股权转让

a公司持有m公司100%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1亿元。转让日m公司共有债务3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债权人为股东a公司,1000万元债权人为第三方债权人。2023年1月a公司和b公司达成协议,a公司以1.5亿元的价格将m公司100%股权转让给b公司,同时a公司豁免m公司的2000万元债务,并负责偿还m公司对第三方债权人的1000万元债务。

税务分析:

双方股权转让协议出现了“豁免”等字眼,如果按照字面意思,会认为a公司豁免的2000万元债务以及负责清偿第三方1000万元债务属于非公益性捐赠,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m公司被豁免的债务属于“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计入营业外收入。这种做法会使得原股东和目标公司m公司都面临税收损失。

本案例的本质是将债权债务作为交易对价的一部分,应将a公司豁免和负担的3000万元债务作为股权转让收入的抵减项处理,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将m公司应付款项作为股东的追加投入计入资本公积。可以将此业务分成三步来进行会计和税务处理。

第一步,将m公司欠第三方的债务置换为欠a公司的债务,a公司取得m公司债权的同时承担了对第三方债务人1000万元债务,至此m公司欠原股东a公司合计3000万元债务。

第二步,a公司豁免m公司3000万元债务,同时视作追加投资增加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m公司则作为资本公积处理。至此a公司计税基础由1亿元增加到1.3亿元。

第三步,a公司将m公司100%股权转让给b公司,转让价格1.5亿元,取得了2000万元股权转让所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500万元(2000×25%)。

《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29号)规定:“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凡合同、协议约定作为资本金(包括资本公积)且在会计上已做实际处理的,不计入企业的收入总额。”该文件实际也是将股东赠予资产作为追加投资处理,与本案例契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股权转让合同出现“豁免”“放弃债权”等字样,尽管被豁免的债务实质上是股权对价的一部分,但部分税务机关如果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税收政策,企业将遭受税收损失。为避免损失,企业应按照上述分析拟定合同条款,从源头上防范税收风险。

案例2:个人股东承担目标公司债权债务

张先生持有m公司100%股权,原始投资成本1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m公司对外有应收债权3000万元,应付债务5000万元。2023年1月,张先生与a公司达成股权转让协议,以1.5亿元价格将m公司100%股权转让,m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债权债务由原股东张先生承担。

税务分析:

从表面上来看,张先生初始投资成本为1亿元,转让价格1.5亿元,取得了5000万元的股权转让所得,但由于张先生有义务代替m公司承担债权债务,实际上这部分债权债务构成了股权交易对价的一部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7]244号)规定,张先生应将债权计入股权转让收入,债务计入转让成本。由于个人股东不涉及账务处理,直接按照经济实质进行税务处理即可。因此,张先生取得股权转让所得应为3000万元[5000+(3000-5000)],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00万元(3000×20%)。

案例3:目标公司豁免原股东债务的税务处理

a公司持有m公司100%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1亿元,m公司持有a公司3000万元债权。2023年1月,a公司与b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1.5亿元价格将m公司100%股权转让,协议同时规定,m公司豁免a公司3000万元债务。

税务分析:

在本案例中,如果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税务处理,a公司取得了1.5亿元股权转让收入和因债务豁免的3000万元营业外收入,同时意味着m公司需要确认3000万元营业外支出,且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b公司只能按照1.5亿元作为股权计税基础,损失了3000万元的未来抵税利益。但如果将债务承担视作股权交易对价一部分,b公司受让m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应为1.8亿元。

m公司豁免原股东a公司债务本质上是一种减资行为,从逻辑上说,减资后a公司的投资成本应减少为7000万元,股权转让收入为1.5亿元,因此实际取得8000万元的股权转让所得。按照《公司法》规定,减资需要通知债权人且履行一系列程序。但在股权转让实务中,m公司豁免债务一般不会履行减资手续,而是通过债务置换方式达到同减资方式相同的效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m公司将债权置换给新股东b公司,b公司在承担对m公司3000万元债务的同时,取得了对a公司的3000万元债权。

第二步,b公司购入m公司100%股权的对价由两部分组成:现金1.5亿元和债务豁免3000万元。因此,b公司持有m公司股权计税基础为1.8亿元。这时,a公司应以1.8亿元作为股权转让收入。具体计算过程如下:a公司减资模式所得=15000-(10000-3000)=8000(万元);a公司债务置换模式所得=(15000+3000)-10000=8000(万元)。

由上可见,两种模式的税收效果相同,纳税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避免税收损失的目的。

案例4:涉及关联企业的债权债务豁免

a公司和b公司同受甲公司100%股权控制,a公司持有m公司100%股权,初始投资成本1亿元。b公司欠m公司3000万元应付款项。2023年1月,a公司、b公司和乙公司签订三方协议,a公司将m公司100%股权以1.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乙公司,同时m公司豁免b公司债务3000万元。

税务分析:

由于a公司和b公司存在关联关系,m公司豁免b公司的债务本质上是股权交易对价的组成部分,决策层实际上是将a公司和b公司看成一个利益集团进行“一揽子交易”,m公司对b公司债务的豁免相当于对a公司的豁免,其基本原理与案例3相同,实务中同样可以按照债务置换的方式处理。

第一步,m公司将持有的b公司3000万元债权置换给新股东乙公司,乙公司同时增加对m公司的债务和b公司的债权。

第二步,乙公司将其持有的b公司债权作为股权交易对价的一部分支付给a公司,即乙公司购买m公司100%股权的对价包括1.5亿元现金和3000万元应收债权两部分。

第三步,a公司取得1.5亿元现金和对关联企业b公司的应收债权3000万元,股权转让收入按照1.8亿元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为8000万元(15000+3000-10000)。(选)

作者:王利娜、张伟、李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国家税务总局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中国进出口银行;来源:财务与会计、璟行财税开审。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均不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税务或其他建议,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号所转载的文章,仅供学术交流之用。文章或资料的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或原版权人所有,我们尊重版权保护。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谢谢!

《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15个范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本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