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无忧网 > 公司运营 > 所得税
栏目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15个范本)

发布时间:2024-01-20 13:49:02 热度:50

【导语】本文根据实用程度整理了15篇优质的工资所得税相关知识范本,便于您一一对比,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范本。以下是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范本,希望您能喜欢。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

【第1篇】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

案例

张女士在某企业任职,2023年1月-12月每月在某企业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每月缴纳五险一金2500元,从1月份开始享受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共计3000元,无其他扣除。

请计算张女士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情况明细。

在计算之前我们要了解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和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如下: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计算吧——

一、2023年1月

1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5000-2500-3000=5500,对应税率为3%。

1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5500*3%=165元

2023年1月,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二、2023年2月

2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2-5000*2-2500*2-3000*2=11000元,对应税率3%。

2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11000*3%-165=165元

2023年2月,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三、2023年其他月份

按照上述方法以此类推,计算得出张女士12个月的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情况明细表,如下:

看了上述计算过程,你会计算自己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数额了吗?

在这里相信有许多想要学习会计的同学,大家可以关注小编,

下方评论区留言:想要学习,并收藏本文;私信小编:学习

即可领取一整套系统的会计学习资料!还可以免费试学会计课程15天!

因领取人数太多,不能及时回复,请大家耐心等待。。。。

【第2篇】工资55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个税计算案例集锦(第一期)

来源:严颖

李先生在甲企业任职,2023年1月-12月每月在甲企业取得工资薪金收入16000元,无免税收入;每月缴纳三险一金2500元,从1月份开始享受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共计为3000元,无其他扣除。另外,2023年3月从乙公司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元,稿酬收入2000元,6月从丙公司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0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2000元。

一、预扣预缴

(一)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计算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时,按照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扣缴申报。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在本单位截至本月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1、2023年1月:

1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5000-2500-3000=5500元,对应税率为3%。

1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5500×3%=165元

2023年1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2、2023年2月:

2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2-5000×2-2500×2-3000×2=11000元,对应税率为3%。

2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11000×3%-165=165元

2023年2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3、2023年3月:

3月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16000×3-5000×3-2500×3-3000×3=16500元,对应税率为3%。

3月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16500×3%-165-165=165元

2023年3月,甲企业在发放工资环节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165元。

按照上述方法以此类推,计算得出李先生各月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情况明细表。

2023年1—12月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计算表(单位:元)

(二)其他综合所得(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计算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按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计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二,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适用百分之二十的比例预扣率。

居民个人办理年度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时,应当依法计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收入额,并入年度综合所得计算应纳税款,税款多退少补。

1、2023年3月,取得劳务报酬收入3000元,稿酬收入2000元

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元=3000-800元=2200元

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2200×20%-0=440元

稿酬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元)×70%=(2000-800元)×70%=840元

稿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840×20%=168元

李先生3月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440元;稿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个人所得税168元。

2、2023年6月,取得劳务报酬30000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000元

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30000×(1-20%)=24000元

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24000×30%-2000=5200元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元)=(2000-800元)=1200元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1200×20%=240元

李先生6月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5200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额个人所得税240元。

(三)扣缴申报

1、“收入额计算”:包含“收入”“费用”“免税收入”。收入额=第8列-第9列-第10列。

①第8列“收入”:填写当月(次)扣缴义务人支付给纳税人所得的总额。

②第9列“费用”: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填写,取得其他各项所得时无须填写本列。居民个人取得上述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费用填写“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费用按收入的20%填写。非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费用按收入的20%填写。

③第10列“免税收入”:填写纳税人各所得项目收入总额中,包含的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金额。其中,税法规定“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对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计的30%部分,填入本列。

(2)第11列“减除费用”:按税法规定的减除费用标准填写。如,2023年纳税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按月申报时,填写5000元。纳税人取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填写800元;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按收入的20%填写。

(3)第12~15列“专项扣除”:分别填写按规定允许扣除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以下简称“三险一金”)的金额。

(4)第16~21列“其他扣除”:分别填写按规定允许扣除的项目金额。

二、汇算清缴

(一)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情形包括:

1、从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

2、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一项或者多项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万元;

3、纳税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

4、纳税人申请退税;

5、纳税人在注销户籍年度取得综合所得的;

6、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的,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

(二)汇缴事项办理

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报送《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纳税人有两处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选择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纳税人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纳税人办理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应当准备与收入、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享受税收优惠等相关的资料,并按规定留存备查或报送。

(三)汇缴计算

1、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称综合所得。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

2、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3、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以居民个人一个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年收入额=工资、薪金所得收入+劳务报酬所得收入+稿酬所得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收入=16000×12+(3000+30000)×(1-20%)+2000×(1-20%)×70%+2000×(1-20%)=221120元

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年收入额-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221120-60000-(2500×12)-(3000×12)=95120元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95120×10%-2520=6992元

预扣预缴税额=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税额+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稿酬所得预扣预缴税额+特许权使用费所得预扣预缴税额=4080+(440+5200)+168+240=10128元

年度汇算应补退税额=应纳税额-预扣预缴税额=-3136元,

汇算清缴应退税额3136元。

(四)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填写

1、第2行“工资、薪金所得”:填写本年度应当并入综合所得计税的工资、薪金收入总额=16000×12=192000元;

2、第3行”劳务报酬所得“=3000+30000=33000元;

3、第4行”稿酬所得“=2000元;

4、第5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2000元;

5、第6行“费用合计”:纳税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填写减除20%费用的合计金额=(33000+2000+2000)×20%=7400元;

6、第7行“免税收入合计”:填写本年度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收入合计金额。其中,税法规定“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70%计算”,对减计的30%部分,填入本行=1600×30%=480元;

7、第8行“减除费用”:按税法规定的减除费用标准填写=60000元;

8、第9行“专项扣除合计”:填写按规定本年度可在税前扣除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的合计金额=2500×12=30000元;

9、第14行“专项附加扣除合计”:填写按规定本年度可在税前扣除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费用的合计金额=3000×12=36000元;

10、第21行“其他扣除合计”:填写按规定本年度可在税前扣除的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延养老保险、允许扣除的税费等其他扣除项目的合计金额。

文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总局公告2023年第61号(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

总局公告2023年第62号(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

总局公告2023年第7号(修订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本文由小颖言税 严颖 根据江苏省税务局12366案例改编,转载请注明来源。

【第3篇】补发工资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

大家好,欢迎关注我的养老和教育类专题文章,关注社保,关注教育,关注退休待遇。

11月份各地陆续启动今天的核算和补发。目的是为12月全面落实年终待遇津贴,补贴待遇进行基础的鉴定,哪些人群可以享受这一次津贴补算不算今天哪些方面,本篇文章我们集中研究探讨这些问题。

第1种情况,中人养老金的补发差额部分。

中人养老金主要补发两部分,第1部分是基础养老金,按照1%~4%上调部分,第2部分是过渡养老金的补分。第3部分是视同缴费年限的差额,部分一般来说工龄越长补发的越多,退休年龄越晚补发的越多中人,养老待遇补发之后,养老待遇比老人老办法,退休待遇要高出200元到500元左右。

第2种情况,视同缴费年限的工龄计算。

视同缴费年限指的是2023年10月1日之前参加的工龄全部计算为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不仅可以享受退休养老待遇,连续计算工龄的优惠,而且可以享受最高的标准,就高不就低,所以理论上视同缴费年限超过5年对养老金的贡献率就会超过500元以上。

第3种情况,养老金调整之后的差额部分。

养老金每年定期调整之后,老人老办法中人过渡期都会产生一部分,需要补发调整的情况在11月份进行核定核算,养老金的调整后的差额进行全国统筹的补贴标准的核算,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一线城市,四川,陕西,河南都会跟进。

第4种情况,高龄津贴需要补充的津贴。

70岁以上高龄津贴按每5年向上提升一个档次进行调整步伐,11月份开始集中核算,目的是在12月份完成高龄津贴补贴,按月发放的需求以及坚持按照调整后的新标准进行落实,高龄津贴体现了老龄化社会对老人们的关注和关心,高龄津贴的标准是随着年龄递增而增加,100岁以上的老人高龄津贴,全国最低不得低于300元每人每月。

第5种情况,公务员目标奖调整之后,给教师补发的绩效工资。

2023年不仅在职人员工资标准上调了,最重要的是公务员职业的目标奖考核奖标准上调了给,教师应该补发30%绩效,工资的奖励,性部分的标准也同步联动调整,中小学工资待遇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这是教师法的规定,所以这一点体现了教师职业的优待性体现了教师在奖励性,绩效部分与公务员目标奖的联动性一致性。

第6种情况,退休人员退休生活补贴的差额部分。

退休津贴和退休生活补贴这两种类型是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主要构成,部分调整之后的退休生活津贴和补差部分,在11月份执行落实12月份补发,所以这个进度必须在12月前后完成。退休生活津贴的标准不断的稳定调整,保证了退休职工最稳定幸福的生活,也对养老金代替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7种情况,年终奖部分。

2023年之前的年终奖都不纳入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所以年终奖就是年终奖,年终奖是福利待遇,不包括在年薪收入之前,所以年终奖发放在12月份完成就需要在11月份进行核算,补发年终奖主要是包括基本奖金部分和优秀奖金部分以及考核增量优秀奖励部分。年终奖的标准一般在5000元到5万元之间。

第8种情况,10月份到12月份的取暖费部分。

取暖费一般来说从10月份11月份12月份1月份4个月连续计算,按照平均30天每个月来计算,每天大约50元左右,所以取暖费标准算下来,每人收入大约在3000元到5000元左右,公务员,教师,医生,企业工作人员,都可以享受取暖费待遇,最重要的是所有退休职工也有取暖费补贴,11月份核算,12月份补发完成。

第9种情况,7月份到12月份养老金调整增加部分。

按照年度1%~3%左右的比例进行调整,最高不突破4%,这是养老金调整给我们的设定的范围区间。从6月底到7月之后养老金调整之后,一部分人需要补发,连续补发6个月,这6个月的标准主要是差额部分,假设我们6月30号之前的退休金是5000元,每月调整之后按2%增加增加100元,那么我们7月份之后到12月份之间就要补发600元左右的基本养老金的差额部分。

第10种情况,其他额外的单独补贴和职工津贴。

额外津贴主要包括独生子女津贴,农村职工特殊养老,高龄津贴以及取暖津贴以及各类人才绿色通道,在退休后继续享受待遇的津贴。

所有的津贴都在11月份进行核算,12月份落实,这是年度要求所决定的,是今天福利待遇发放时间按时足额所保证的。

落地开始重新计算标准按照11月份落实计算数据,12月份补发的统一进度进行调整,这是今天补贴政策,最重要的两个月。

我是社保十叔,欢迎点赞,关注,支持,转发,收藏,分享,评论,打赏,这里有最严重的语言文字,这里最接地气的视频解读分析。

【第4篇】劳务工资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涉及到的纳税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2023年新闻报道的相关明星偷逃税款的处理结果,更是给大家敲响了警钟!本文以例题的方式说下个人从企业取得劳务报酬所得会涉及到哪些税种?

例:2023年10月甲市乙公司(小规模纳税人)聘请王某为其提供设计服务,支付费用18万元。那么针对该项业务,王某应该缴纳什么税种?甲公司应该扣缴哪些税种?金额各是多少?

1、由于王某提供的设计服务,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且其收取的款项超过了增值税起征点的范围,故需要去税务局代开发票。并需向税务机关缴纳增值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

2、甲公司应预扣王某个人所得税;

3、增值税=180000/(1+1%)*1%=1782.18(元)

城建及附加=1782.18*(7%+3%+2%)*50%=106.93(元)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80000/(1+1%)-106.93)*(1-20%)=145354.46(元)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145354.46*40%-7000=51141.78(元)

另外,1、若乙公司应扣未扣税款,将被处以应扣未扣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罚款。

2、王某取得的劳务所得为其综合所得组成部分,年度终了,王某应该与工资薪金、其他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汇总作为综合所得进行个人所得税的汇算清缴。

提示:由于该业务发生在2023年10月,故可享受“六税两费”减征50%政策;同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本文仅供参考使用,欢迎大家交流学习!

【第5篇】一万元工资要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晓松认为国家推行任何政策的主旨都是以利国利民为根本,个人养老金以税免的方式推出,最大的受益者是国家养老金池,其次是减税增收后,能够起到提升国内消费的目的。有消费、有收入老百姓生活安稳,社会稳定,国家发展,一片祥和。

晓松认为个人养老金能起到强制规划收支的作用,国家帮理财有一定的可信度。是否人人都需要购买个人养老金,购买后对自己的生活是利是弊,主要可以从三方面考虑:

第一看个人经济能力能否负担得起,首先职业前十名会购买的概率大一些

第一名:国家烟草公司

第二名:医院医生

第三名:科研人员

第四名:高校教师

第五名:国家电网

第六名:三大运营商

第七名:国有银行

第八名:公务员

第九名:教师

第十名:事业单位

原因——基于自身工作稳定、福利好、收入高在当前经济下行不利投资理财的情况下,此类群体大概率会考虑购买个人养老金。

第二看看个人养老金加入专项免税额度后对民生的益处有多大:

实际收入=税前收入-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个人缴纳部分-应纳税款

应纳税款=需纳税款项×应扣税百分比-速算扣除数

需纳税款项=税前收入-各项社会保险费用个人缴纳部分-累计专项免税额度-起征点。

速算扣除数分别是:3%=90、10%=210、20%=1410、25%=2660、30%=4410、35%=7160、45%=15160。

举例小明缴纳个人养老金前:

税前收入为10000元,各项社保费用1000元,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小王实际收入=10000-1000-〔(10000-1000-5000)×10%-210〕=8810元

举例小明缴纳个人养老金后:

税前收入为10000元,各项社保费用1000元,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小王实际收入=10000-1000-〔(10000-1000-5000-1000)×10%-210〕=8910元

小明缴纳个人养老金后每月比之前多100元,如果按年缴纳12000元个人养老金算,每月需缴纳1000元,合适还是不合适就需要小明自己去衡量了。

据官方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157元,增长8.0%,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4.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2417元,增长8.0%,中位数是平均数的9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2元,增长12.3%,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7.1%。

由此数字看年缴纳12000元个人养老金的人数能有多少呢。

第三看看个人养老金试行的收益及本身的安全稳定性如何

2023年9月16日,社保基金会发布2023年度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年度报告。

从投资业绩来看,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额631.80亿元,投资收益率4.88%。领先市场同业可比水平。其中,已实现收益额752.64亿元(已实现收益率6.12%),交易性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120.84亿元。

4.88%的收益率略超该年度上证指数涨幅:2023年,上证指数由3474.69涨至3639.78,涨幅达4.8%。该收益率也超过同期深证成指涨幅:2023年,深证成指由14516.12涨至14857.35,涨幅仅为2.67%。

据官方分析长期而言,养老保险基金业绩较优。自2023年12月受托运营以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投资收益额2,619.77亿元,长期持有年均投资收益率可达6.49%。

看到官方的报道,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就知道自己买的理财最近一年赔多赚少,不知道大家怎样,也许交给国家更安全,不得而知。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当领取养老金的时候,需要补税,这点也是每一个人必须考虑的问题,不要因为没注意到关键一点到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晓松虽然关注养老话题近三年的时间,但是目前没有缴纳个人养老金的打算,静观其变。

关于个人养老金政策,晓松还有一个想法与网友们分享——国家的想法是补足养老金池,保障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发放。

从国家十四五推出的养老金统筹政策,养老金专项理财政策,个人养老金政策,养老金储蓄政策及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的延迟退休政策看,养老金不足的问题明眼可见,但2035/2036年是否会耗尽,只有国家财政部门才清楚。

晓松按自己所了解的信息和大家分享讨论,欢迎网友们在评论区进行讨论:

国家应对养老金亏空的第一招是养老金统筹

最早出现养老金亏空的省市是如东北三省大量人口流失的地区,众所周知退休人员养老金中的基本养老金部分,主要是由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的12%和在职人员缴纳的16%及农保部分所组成,如果一个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就会造成当地养老金的不足。

当一个地区的养老金池无法支付当地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时,在不动用地方及国家其它财政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南水北调”的方式,由国家统一分配形成养老金大锅饭。

国家应对养老金亏空的第二招是发展养老金的第三支柱

我国最早的养老金体系是以基本养老金保险为主,后来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入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但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靠国家和企业很难维持养老金的稳定。

近些年国家开始大力发展和强化我开头所说的各种养老金政策,这就是养老金的第三支柱,简单说就是以前老百姓的养老由国家和所在企业管,现在则需要自己通过自我调整和理财配置打满足够的个人aoe。

国家应对养老金亏空的第三招是延迟退休

养老金参数:缴费率(养老金缴费比例),替代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赡养率(供养比例)

缴费率=替代率×赡养率

按照我国目前的养老金政策,这三个参数需要保证稳定不变。随着老龄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其替代率每年都会有所提高,要保证缴费率的稳定,就只有降低赡养率,也就是需要提高的数量,降低的数量,因此出现了延迟退休的概念。

关于延迟退休国家始终在理论状态,没有明确具体时间,但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和养老金的捉襟见肘,在十四五或十五五期间极大可能会施行,作为普通百姓面对未来必将到来的政策,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身心健康准备:健康才能坚持工作到退休,健康才能更好地享受退休生活,健康能延长自理的时间减少需要别人照护的时间,减少给家人带来的经济和护理压力。

职能规划准备: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努力提高个人综合能力,活到老学到老,自立终老。未来国家、企业、社会、家人对自己的养老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主要输出还是要靠自己。

财富规划准备:静观、静待养老金专项理财产品、个人养老金制度、个人养老金储蓄的试行结果。稳定理财,谨慎投资。

保障健康第一,维系亲情友情第二,投资理财第三,祝网友们快乐,阖家幸福。

感谢阅读,请分享给更多朋友助力每一个人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每一天。点赞、收藏、喜欢、关注晓松与您分享更多关于身心健康、养老理财、养老规划的话题。欢迎大家评论我们一起探讨。

【第6篇】月工资9000个人所得税

很多人都知道我国的个税起征点是5000元,理论上说月收入达到8000元就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了。可实际上,一般一个人月收入8000元,要养一家四口是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如果我们多缴了税款,可以在第2年汇总清缴的时候申请退税。汇总清缴的时间,是每年的3月1日至6月30日。

2023年10月我国将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调整至5000元每月,但是2023年开始我国实施了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一共包括六项扣除,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继续教育、房租支出、贷款利息支出、赡养老人支出

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子女,每个子女按照1000元的额度实行定额扣除。如果是两个子女的话,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起征点就达到了7000元。

如果说我们租房或者需要偿还房贷:房租支出的定额扣除是根据不同级别的城市按照1500元、1100元和800元的标准进行定额扣除。贷款利息支出是首套房房贷,定额享受1000元专项附加扣除。

另外,老人虽然不一定跟我们居住,但是我们也可以享受到1000元或2000元(独生子女)的赡养老人专项附加定额扣除。

像我尽管每月挣不了那些工资,但是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却包含了独生子女2000元、子女教育2000元专项附加扣除,达到了9000元以上。

总体来说,我国的税收体制确实有题目所说的问题,个人所得税是按个人征收而不是家庭征收。家庭的赡养率是不一样的,但是个别情况下却需要缴纳高额的个人所得税。

像大多数西方国家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实施个税缴纳,甚至社保税(费)的缴纳。比如说美国、日本等等。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也是人口老龄化逼出来的,有利于鼓励人们早日结婚、生育。

目前在于我国的税务征收能力,还是距离西方发达国家有些差距的。不过国家已经整合了国税和地税,对于税务部门有了明确的定位。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税务征收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说婚姻是可以变化的,特别是现在他们离婚率越来越高。会不会出现假结婚的情况,也不一定在中国为了买房都可以出现假结婚、假离婚,以后为了避税是否出现这种情况,也真的难说。如果税收体系信息不能够及时更新,不能够抽检核实,确实也会出现漏税的情况。

未来或许我们也会对家庭或者个人进行抽检,但是又太耗费时间、精力和成本了。其实行政也是一种在效率和利益之间最大化的一种选择。

所以,短时间内我们还出现不了以家庭为单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情况。不过相信随着房地产税的征收,以及国家政务信息大数据平台的并入使用,相信未来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第7篇】6千工资扣多少个人所得税

贷款利率表述的方式有很多种,月利率,年利率,甚至还有“厘”这个单位,利率的表达方式还能看的懂,但是对于“厘”可以说是一头雾水,今天小猫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厘”的含义,看一看利息6厘到底高不高。

一、厘是什么意思

其实厘就是贷款利息中的一个计量单位,就像6厘,表示的就是千分之6的月利息,或者表示为百分之0.6。

现在这个计量单位一般是民间的借贷机构用的比较多,银行一般用的是年利率,网贷则是日利率或者月利率。

二、6厘利息算高吗?

6厘的利息算不算高呢,其实这个问题还得看我们的贷款金额和贷款年限,小猫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吧。

1、贷款金额少,还款时间短

如果我们贷款1万,按照6厘利息换算成月利率就是0.6%,计算公式就是10000*0.6%=60元,也就是说,我们借1万,一个月只需要还60元的利息。

6厘利息转换成年利率则是7.2%,说实话这个利率不算高了,比起大部分网贷平台要低很多,网贷平台的年利率虽然是根据贷款人的资质来调整的,但是根据统计,大部分网贷平台的年利率都在20%左右。

2、贷款金额高,还款时间长

假如我们走的是房贷,利息是6厘,那这个利率就高了,因为房贷的金额非常大,还款时间非常长,尤其是随着lpr的下调,房贷利率降了非常多,5年以上的贷款利率低至4.12%,相比起来,上面6厘利息的年化7.2%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所以6厘的利息其实并不算低,银行贷款一年的标准利率也才4.35%,但是比起网贷这些平台还是低很多的。

、温馨提示

最后小猫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

如果你的贷款计量单位是厘,那你一定要看前面的计量单位,比如月利6厘、日利6厘、年利6厘,是需要一个周期单位的。

就比如月利息6厘,转换成年利率是7.2%,这个利息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需要强制归还。

但如果是日利6厘,那我们就得小心了,因为日利率0.6%=年利率219%,要知道年利率只要超过了36%,都属于高利贷的范围,216%的利息属于超级加倍型的高利贷了。

虽然这个利率不受国家保护,但是一旦不注意,签订了这种借款合同,免不了要跟贷款公司一顿拉扯。

所以为了免除不必要的麻烦,看见利率计量单位是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前面的时间周期,以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本期文章就分享到这里啦!还有不懂的记得评论区留言哦!

【第8篇】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怎么算

当我们从学校之中毕业步入社会之后,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工作,无论是还在找工作或者是已经工作了的人群,工资的高低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件事情,一家公司能够拿到的工资也是我们决定是否要去这家企业上班的必要因素之一。

▲个税

个人所得税

不过正常来说,一家企业给我们开出来的工资并不是我们最终能够拿到手的薪资,除去那些扣除的五险一金之外,还有一笔个人所得税的扣除,企业开出的工资一般是我们税前能够拿到的工资,五险一金和个人税一扣,到手的薪资就没有那么多了,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我国的每一个公民也都是有缴纳税款的义务,而工资中所扣除的所得税就是我们正在履行这项义务的最好证明。

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国家也在不断减轻税款上交的标准,而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的独立的一种税收版块,是指每个在我国境内取得收入的自然人所征收的所得税,因为这项税收关乎到我国居民能够真正拿到手的金额,大多数人对于个税的计算方式和关于税收的政策都是非常的关注。

▲工资

工资变少了?

从明年开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又有了新的变动,从2023年的1月1日开始,我们在公司能够拿到的全年一次性的奖金,将会一同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上交个人所得税,这条规定的出现无论对我们个人还是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好的消息,这项调整也就代表了我们将会需要上交更多的税款。

▲年终奖并入个人所得税

新规定的实施意味着我们所需要上交的税款变得更多了,这对于我们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想要发生的事情,本来所期盼的就是自己的工资能够不断上升,这新规实施之后工资没有上升也就算了,反倒变得越来越低了,大众对于新规有如此大的反应也不是没有缘由的。

▲税收变高了

应该如何应对

虽然个人所得税增加了,但是作为个人或者企业,只要在不违法的前提之下是可以通过对于税务的筹划达到避税减税的效果,而这时我们就需要对于我国的税收政策和规则做到了解的非常清楚,对于企业而言,因为其资金体量比较庞大,需要上交的税种也是较多的,那么能够进行节约税收的方式也比较多,例如对商品的包装和定价上进行一定的操作,而对于个人来说,能够减税的方式就比较单一了,我们可以通过去利用公积金和捐赠的方法让自己的税款能够抵减,并且最好多去关注我国的税收政策。

▲个税计算

其实我国的财政有很大一部分是用于我国居民身上的,纳税所上交的金额最终还是有一大部分回报在了我们的身上,在外面我们所能够享受到的公共资产资源在不断的升级也都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好,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实施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加以决定的,并不会随随便便就决定一项政策的实施不去考虑所带来的影响,所以对于新的税收政策我们应该抱有正确的观念去面对。

【第9篇】工资多钱交个人所得税

从2023年1月开始,新个税实施后,个人从两处及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或劳务)所得,如何纳税?

一、个人在一处取得工资,在其他地方再取得劳动报酬属于工资薪金还是劳务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十条第(六)款规定:非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纳税人应当依法办理纳税申报。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无论是居民个人还是非居民个人,从法律层面上都是允许从两处及以上同时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并按工资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那么按照《劳动合同法》,劳动者能否同时与两家及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建立劳动合同关系?

正常的情况下,一个劳动者一般只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有时劳动者同时与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双重劳动关系),此时的两个劳动关系是都有效还是第一个有效亦或是均无效呢,就此问题,做以下法律分析:我国《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可见,符合用工主体资格的用人单位只要使用了劳动者的劳动力就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不论劳动者在此之前是否与其他企业建立劳动关系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的规定。

根据此条规定进一步可以确认:只要是对本单位工作任务不造成严重影响或用人单位不反对兼职的,双重劳动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兼职和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收入如何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2005〕382号 )规定: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所以,从另一处劳动报酬,既可以是“工资薪金所得”,也可以是“劳务报酬所得”,看双方建立的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

可见,个人从两处及以上取得劳动报酬,组合可能包括:工资薪金+工资薪金;工资薪金+劳务报酬;劳务报酬+劳务报酬;

二、个人从两处及以上取得劳动报酬,采用工资薪金或劳务报酬,哪种税负更低?

目前工资薪金所得及劳务报酬所得,汇算清缴时都纳入综合所得,但劳务报酬是打八折计入综合所得(扣除20%费用),所以,按照劳务报酬所得通常来说,税法更低。

当然,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的个税预扣预缴的算法不同,在发放报酬时,劳务报酬所得的预扣缴可能会更多一些。

另外,劳务报酬所得,还涉及到增值税问题,超过个人劳务增值税起征点的话,需要缴纳增值税,并到税务局要代开发票,相对会比较麻烦些。

三、个人从两处及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如何扣缴个税及申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时,可以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有关信息,由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同时从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并由扣缴义务人减除专项附加扣除的,对同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只能选择从一处取得的所得中减除。

(一)居民个人

对于居民个人而言,2023年取得的两处及以上工资薪金所得,无需自行按月申报。但如果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2号)文件规定情形,则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具体来说,对于居民个人从两处及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需要办理汇算清缴:

1、年度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发金额)扣除完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后,余额超过6万元;

2、个人除了有工资所得外,还有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一项或者多项所得,且上述全部所得年收入额扣除完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后,余额超过6万元;

3、纳税年度内,在各月计算个人所得税时税前多列支扣除金额(如提供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有误,导致多扣),需要汇算清缴时补税;

4、纳税年度内,由于取得符合要求的资格证书、发生的大病医疗支出超过了限定标准等情形,需要汇算清缴时退税。

(二)非居民个人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62号)的规定,对于非居民个人而言,2023年取得的两处及以上工资薪金所得,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月15日内,向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报送《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表(a表)》。

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及时获取实用好文章!

「理个税」提供最新最专业个税资讯及筹划与综合管理服务。

【第10篇】10000元工资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关于个人养老金的消息早在去年就已经在网上传开了,基本内容大家也知晓得差不多了,就等正式发文。

2023年11月4日,人力资源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终于正式揭开了个人养老金的面纱,联合发布了《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全文共计八章52条,通篇阅读了《办法》,总结了几点干货与大家分享,“王五说说看”建议先收藏再看。

两类人没有购买的资格

个人养老金与大家熟悉的养老保险不同,后者属于社保,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前者完全由个人决定,没有累计年限限制,可以断缴,也可以连续缴纳;可以缴纳得多(有最高额度限制),也可以缴纳得少。

不过,两类人无法购买。

第一类是已经退休的人。都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了,自然不可能再缴纳养老保险。

第二类是没有参加社保的人。

《办法》第三条规定,“个人养老金的参加人应当是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

换言之,既没有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也没有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无法购买个人养老金。

如果你没有参加社保,那么个人养老金确实不适合你,有这钱先把社保给缴了。

领取方式多样化,但领完就没了

养老保险的领取方式就一种,即每月领取一次。

个人养老金不同,有多种领取方式可供参保人选择,可以选择每月领取、分次领取或者一次性领取。

比如,张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60岁)时个人养老金账户里共有30万元。

(1)按月领取

每月领取金额=30万元/计发月数=30万元/139=2158元(忽略个税,下同)。

(2)一次性领取

60岁时张三可以一下子领走30万元。

(3)分次领取

张三选择从60岁退休开始每一年领取3万元,在60岁至69岁期间的每一年能够领取3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养老金是会领取完毕的,不论张三选择何种领取方式,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30万元余额领完后就不能再领取了,如果还未领完张三就去世的话,账户里的余额作为遗产由继承人获得。

社保养老金不同,只要活着就可以一直领下去,并且养老金每年会普涨一次,年龄越大每月领取得越多,这是社保的性质决定的,所以建议大家先多缴纳养老保险,有余力的情况下再考虑是否参加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可以选择投资品种,选得好不好决定未来领得多不多

缴纳个人养老金后运营机构会拿着本金投资以实现资产增值,退休后领取得多与少同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的多与少密切相关,余额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参保人缴纳的本金、另外一部分是产生的投资收益。

比如,张三每一年缴纳1万元个人养老金,一共缴纳了10年,本金共10万元,十年下来的累计投资收益为2万元,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里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的金额就是12万元。

假设投资收益为亏损0.5万元,那么能够领取的总金额就只有9.5万元了。

累计存了10万元,十年后只能领9.5万元,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吗?理论上是有可能的,因为个人养老金能够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公募基金。

个人养老金充分体现了参保人的个人意志,除了前面说过的是否缴纳、每年缴纳多少完全由个人决定外,缴纳的钱如何使用也由参保人说了算。

根据《办法》第二条规定,“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换言之,参保人交完钱还要告诉个人养老金运营机构把钱投到什么样的金融产品里去,如果有人每年都选择投资公募基金且正好遇到资本市场行情不佳,本金是会亏损的。

这就是“王五说说看”提到的选得好不好决定未来领得多不多。

当然,考虑到养老金本来就是追求稳定的东西,设立的公募基金不太会是纯股票基金,所以收益波动不会很大。

“王五说说看”建议兼顾收益与风险,可以选择将50%的资金投入定期存款、30%投入理财产品或商业养老保险、20%投入公募基金,也已索性全部投入理财产品或者商业养老保险。

为何不自己存钱理财呢?因为个人养老金可以抵税

个人养老金不像社保养老金有补贴,这玩意完全是自己口袋里的钱,那么为什么要把钱交给运营机构打理,还不如自己理财呢?

个人养老金是可以抵扣个人所得税的,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假设张三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万元,对应的个税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元,张三需要缴纳的个税金额=3万*3%-0=900元;张三参加了个人养老金,当年交了1万元,应纳税所得额降低至2万元,只要缴纳600元的个税就可以了。

通过参加个人养老金张三少缴纳了300元个税,相当于获得了3%的额外收益。

如果张三收入较高,应纳税所得额为10万元的话,缴纳1万元个人养老金可以节省1000元个税,获得10%的额外收益;如果应纳税所得额为20万元的话,1万元个人养老金可以节省2000元个税,获得20%的额外收益;最多可以获得45%的额外收益。

上面提到的收益全部仅仅指的是抵个税产生的收益,并没有加上投资的金融产品本身产生的收益。

抵税是个人养老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为了防止有人利用个人养老金逃避纳税义务,现有政策规定了每人每年最多只能缴费12000元,有关部门未来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调整额度上限。

收入较高者务必积极参与缴纳个人养老金

“王五说说看”认为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参与个人养老金,收入越高越应该参与,原因如下。

第一,养老保险有缴费上限,高收入人群退休后的养老金占其工作时收入的比例低于低收入人群,需要有额外的补充。

比如,张三退休前每月到手工资4000元,退休后的养老金为2000元,养老金占工资的比例为50%;李四工作是每月到手30000元,退休后的养老金可能为10000元,养老金占工资的比例为33%。

李四退休后的收入减少幅度更大,对其物质生活的影响大,更有必要在工作时缴纳个人养老金以弥补退休后的收入锐减。

第二,收入越高抵税带来的收益率越高。

前面分析过,个人养老金可以抵扣个税,高收入者的个税税率较高,税率越高获得的实际收益越多。

目前允许每年最多缴费12000元,税率为45%的人可以节约5400元,连续缴纳20年可以节税10.8万元。

相反,如果收入连个税起征点都没有达到,缴费无法抵扣一分钱个税,因为原本就用不着缴税。

这就是“王五说说看”建议收入越高越要参加个人养老金的原因。

另外一方面,低收入者暂时不用参加,先缴纳好社保再说,缴费后是不能取出来的,如果因为参加个人养老金导致当下经济压力过大的话就没有意义了。

不建议通过大幅降低现在的生活标准为退休打基础,未雨绸缪的前提是当下有足够的能力和底气。大家一定要搞明白个人养老金的相关政策并结合家庭收入情况后再决定是否参与。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第11篇】工资60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很多人领取工资时都只关注自己拿了多少,关心五险一金的缴纳情况,并没有太多人会去关注税款的缴纳,其实交税也是我们工资里必须要拿出的一部分,如果工资是6000元需要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这个只要计算一下就知道了。

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中就对个人所得税的收取方法做了明确规定,只要工资大于5000元每月,就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6000元的工资是肯定要交税的。

按照我国新发布的个人所得税标准来计算,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已经调整到了5000元,如果收入为6000元,减去起征点5000元的话那需要征收的部分是1000元,1000元在3%的档次中,1000元的3%就是30元,所以6000元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30元。

个人所得税是达到标准就需要缴纳的税款,目的是作为个人对国家的教育、扶贫等公益慈善事业做出相应的经济贡献。同时个税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

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也有利于防止隐匿收入,属于个人收入证明的一种,从某些程度上,可以提高贷款的额度,也能够变相的证明自己的财力水平。

偷税漏税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很多明星逃税的行为都为我们带来警醒,合理纳税,做一个合法的公民,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第12篇】工资75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年收入15万,很多人都已经能实现了,但年收入15万,可能需要交几千元的个税,具体需要交多少,如何能实现0缴税。

我是银行理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计算一下,年薪15万,正常需要缴纳多少税收。

南京一家企业的职工,小张年薪15万元,单位给缴纳五险一金,平均月薪1.25万。

江苏社保缴费基数为4250元,社保缴费上限为4250*300%=12750元。

所以小张的社保可以按照其平均月薪为月缴社保基数

专项扣除

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为工资的8%,养老保险个人月缴费为12500*8%=1000

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个人缴费为工资的2%,医疗保险个人月缴费为12500*2%=250

失业保险,职工失业保险个人缴费为工资的1%,医疗保险个人月缴费为12500*1%=125

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个人缴费为工资的12%,住房公积金个人月缴费为12500*12%=1500

整理完以上信息,我们来计算下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50000-60000-(1000+250+125+1500)*12=55500

适用10%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个人所得税=55500*10%-2520=3030

3030元的税费不算低,我们看一下如何进一步节税,分为两种情况

无专项附加扣除

在小张入职时,将个人的工资待遇签订成,工资薪金12万,年终奖3万。

那么小张的工资薪金应纳税所得额=120000-60000-(1000+250+125+1500)*12=25500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25500*3%=765元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30000*3%=900元

年度个人所得税=765+900=1665元

个人所得税节省了1365元

有专项附加扣除

育有一子,已满3周岁,子女抚养每月1000元定额扣除

独生子女,父母已满60周岁,赡养父母每月2000元定额扣除

有住房按揭贷款,每月房贷利息1000元定额扣除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为120000-60000-(1000+250+125+1500)*12-(1000+2000+1000)*12=7500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7500*3%=225元

个人所得税节省了1365元

那还能不能进一步节税呢?

可以,能从三个方面着手

1.参加继续教育,提升自己的学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也有帮助,这样可以每年3600定额扣除或每月400的定额扣除

2.参加单位的企业年金或职业年金计划,这样个人每年按4%缴费,可以税前扣除,不过参加年金计划的属于递延纳税,在未来领取年金的时候,如果超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还是要交个人所得税的

3.所在单位能够提高社保缴费基数,这样专项扣除金额会提高,从而降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

当然也可以响应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生育二胎来享受生育津贴,提高专项附加扣除,

通过以上一些操作,我们就可以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额降为0了。

像通过在税收洼地注册个人独资企业或者合伙企业,将个人所得转变为经营所得,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我们普通工薪阶层,另外也容易被认定为偷漏税。

税收是‬调节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我们要‬履行‬自己的‬纳税‬义务。

【第13篇】工资个人所得税算法

个税起征点5000是什么意思?

你的月工资 - 五险一金 - 专项扣除,如果还大于5000,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交税资格

我的总工资达到多少要交税?

假设你的五险一金扣除比例是10%,并没有专项扣除费用。那么就是月工资 - 五险一金(总工资*10)=5000,很容易得出月工资如果多于6000,那么恭喜你,你获得了交税资格

专项扣除都有什么项目?,别分扣多少?

个人所得税率表 ,下面会用到

个税如何扣除?按月工资10000,五险一金10%, 专项扣除1000,来举例计算

1月个税:(1月份工资10000 - 五险一金10000*10%- 专项扣除1000 - 个税起征点5000)*3% = 90

2月个税:(1,2月份总工资20000 - 1,2月份总五险一金2000 - 1,2月份总专项扣除2000 - 1,2月份总个税起征点10000 (1,2月份总免征额))*3% - 1月份个税90 = 90.

注意2月份还是*3%, 是因为总的要交税的部分不超过36000

每个月交税的钱是否一样

在累计应纳所得额没有达到下一个级数之前,每个月交税的钱都是一样的

奖金如何计算税率?

2023年底发的奖金是单独计算的,不加12个月要交税总额,以50000奖金举个例子

50000*10%*-2520=2480

2023年1月1日要加入累计应纳所得额,小编很惨,属于这一类。

【第14篇】工资10000交多少个人所得税

小王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公司提供了五险一金的保障制度,他这个月税前工资是10000元。

小王拿到了这样一份工资条:

本月税前工资:10000元

本月个人缴纳社保:1750元(养老800;医疗200;失业50;住房:700),单位缴纳社保4100元(养老2000;医疗1100;失业150;工伤50;生育100;住房700)

本月缴纳个人所得税67.5元

税后工资:8182.5元

作为高工资群体的小王拿到工资后非常的高兴,看着手里的8182.5元仔细计算过要怎么去支出。首先呢,要给父母孝敬了500元,并且买了500元的礼品准备去看望父母。然后给房东转了2000元的房租,毕竟租的是两室一厅的大房子。因为买了套房,所以这个月还要还2000元的月供,这刚到手的钱,一半已经支了出去。

经过一番仔细的计算,手里还有3182.5元。对了,这个月的物业、水电、通讯费还没有交。水电物业费100元,通讯费200元,再给女友发一个520的大红包。再看看手里,还剩下2362.5元,因为没有信用卡、花呗等要还,这个月就还有2362.5元可以自由支配。

剩下的钱就要好好的计划了,毕竟到下个月发工资还有整整30天。起码要请女友两次,预留上300元,上班地铁通勤预留上300元,62.5元就先存起来。还有2000元可以支出,这个月还要吃88顿饭,平均下来一顿饭22.73元。一天就是可以在吃上消耗68元。真的是富足的过好每一天。

但是想想,总不能不攒钱,吃饭上就省着点,这个月努力存钱1000元。

小王是一个税前工作一万元的高收入群体,这个月下来他存下了1000元,另外养老金账户里多了2800元,公积金账户里多了1400元。真的是快乐富足而又有意义的一个月。

小王抬头望着蔚蓝的天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暗暗发誓要努力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10000元的高薪的工作。因为他知道:专家说了他的工资已经超过了全国95%的人,他是那5%的金字塔顶尖人才。

【第15篇】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计算

企业所得税关于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的规定,主要文件依据是:国税函〔2009〕3号文件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4号,下面一起来分享: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

一、关于合理工资薪金的问题

《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所称的“合理工资薪金”,是指企业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或相关管理机构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规定实际发放给员工的工资薪金。税务机关在对工资薪金进行合理性确认时,可按以下原则掌握:

(一)企业制订了较为规范的员工工资薪金制度

(二)企业所制订的工资薪金制度符合行业及地区水平

(三)企业在一定时期所发放的工资薪金是相对固定的,工资薪金的调整是有序进行的;

(四)企业对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义务。

(五)有关工资薪金的安排,不以减少或逃避税款为目的;

二、关于工资薪金总额的问题

《实施条例》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条所称的“工资薪金总额”,是指企业按照本通知第一条规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企业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属于国有性质的企业,其工资薪金,不得超过政府有关部门给予的限定数额;超过部分,不得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也不得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三、关于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

《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的企业职工福利费,包括以下内容:

(一)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的企业,其内设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等集体福利部门的设备、设施及维修保养费用和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

(二)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住房、交通等所发放的各项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向职工发放的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供暖费补贴、职工防暑降温费、职工困难补贴、救济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职工交通补贴等。

(三)按照其他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安家费、探亲假路费等。

四、关于职工福利费核算问题

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该单独设置账册,进行准确核算。没有单独设置账册准确核算的,税务机关应责令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税务机关可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进行合理的核定。

五、本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总结1】计提工资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总结2】

只要是真实合理的工资薪金是可以税前扣除的!

但是次年汇算清缴前,一定真实发放,否则不认可!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4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相关规定,现对企业工资薪金和职工福利费等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公告如下:

一、企业福利性补贴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列入企业员工工资薪金制度、固定与工资薪金一起发放的福利性补贴,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工资薪金及职工福利费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3号)第一条规定的,可作为企业发生的工资薪金支出,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不能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福利性补贴,应作为国税函〔2009〕3号文件第三条规定的职工福利费,按规定计算限额税前扣除。

二、企业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支付汇缴年度工资薪金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在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前向员工实际支付的已预提汇缴年度工资薪金,准予在汇缴年度按规定扣除。

三、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支出税前扣除问题

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所实际发生的费用,应分两种情况按规定在税前扣除:按照协议(合同)约定直接支付给劳务派遣公司的费用,应作为劳务费支出;直接支付给员工个人的费用,应作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其中属于工资薪金支出的费用,准予计入企业工资薪金总额的基数,作为计算其他各项相关费用扣除的依据。

四、施行时间

本公告适用于2023年度及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本公告施行前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事项,符合本公告规定的可按本公告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15号)第一条有关企业接受外部劳务派遣用工的相关规定同时废止。

【总结1】计提福利费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

【总结2】

职工福利费认可扣除

=认可工资总额*14%,该比例内可以税前扣除,超过纳税调增!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15个范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范本

分类查询入口

相关范文

一键复制